【介绍】:见俞跗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护养小儿的十种方法。《古今医统》载: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者精神未全,勿见非常之物。七者,不温脾胃,致成吐泻慢惊。八者,儿哭未定,勿使饮乳,致儿吐奶粪青。九者,勿得轻服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
①指妊娠晚期,胞中余血成块有如儿枕,故名。《经效产宝》:“十月足日,食有余,遂成血块,呼为儿枕。”②病名。见《医学入门》,即儿枕痛,详该条。
见《江苏中医》(5):31,1960。为甜瓜茎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即凉血饮,见该条。
【介绍】:见霍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