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惊悸

小儿惊悸

病证名,指小儿睡眠不安,悸动不能自持的症状。《太平圣惠方》卷三百七十二:“夫小儿惊悸者,由心脏壅热,为风邪所乘,邪搏于心,则令多惊不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安。”临床上惊和悸有所区别,《幼科金》:“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惕跳之谓,或睡与不睡之间,偶而闪跳,谓之悸也。乃先天心血不足之故。”宜以清心养血安神定志为治。用酸枣仁丸(《证治准绳》:茯神酸枣仁远志柏子仁防风枳壳生地黄、青竹茹)加减。

猜你喜欢

  • 圣惠方

    见太平圣惠方条。

  • 金丝茅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 九塔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风轮菜之别名,详该条。

  • 眼科手术器械。全银或钢铁制作,长约二寸余(见图103)。用以治疗胬肉、血筋等。先用此钩钩起,然后割除之。图103

  • 虚证

    八纲之一。指人体精气不足而出现的虚弱证候。与实证相对而言。《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常见精神萎靡,面色白,身倦无力,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泄,小便频数

  • 夏应中矩

    脉应四时之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夏季茂盛,气候炎热,脉象应洪大,像方形的矩一样。

  • 绵黄耆

    出《本草图经》。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 铜绿膏

    《眼科纂要》卷上方。用鲜铜绿9克。为末,以生蜜调涂粗碗内,将碗覆转,烧艾叶烟熏至焦黑为度,取起冷定,以乳汁调匀,放饭上蒸过,搽烂处。治睑弦赤烂。

  • 朝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月经。详该条。

  • 肺痛

    证名。指肺部作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治以散瘀止痛为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