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官阶正四品。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即开窍。详该条。
十怪脉之一。又称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状。
证名。又称肌肤不仁。指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的症象。多由邪入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可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
见《幼幼集成》。即结舌。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又名阴都。位于脐下1.5寸(气海)再旁开3寸处。主治二便不通,五淋,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泻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指赤白带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