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胎怯。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蛇节疔。证治见指疔条。
兼挟的病证。按感受病邪及其相应的证候分主次,次者为兼。《温热论》:“(温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此风和湿均属温热的兼证。又病之主证未除,又出现新的症状,
阳虚外感的治法。症见头痛、恶风寒、发热、无汗、手足不温、喜盖衣被、精神衰倦、面色苍白、声音低微、脉沉无力、舌苔淡白等。处方由助阳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再造散。
见《四川中药志》。为豆豉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许观曾条。
书名。又名《龙树菩萨眼论》。简称《眼论》。1卷(又有3卷本)。撰人佚名。约隋唐间人托名“龙树菩萨”撰。书中记述了眼病的起因,及各种眼病的治法。特别是较详细地说明了针拨白内障的方法。原书已佚。其佚文可见
①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蛇丝惊。即患儿舌头频频外伸,随露随收,并上下、左右掉弄如蛇舌者,与久露不收的吐舌有别。在温热病过程中往往见之。明·方贤《奇效良方》:“夫弄舌者,脾脏微热,今舌络微紧,
见《陕西中草药》。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