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失音

失音

证名。古称瘖。指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张氏医通》卷四:“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有外感、内伤和属虚属实之分,一般外感多属实证。因外邪乘肺,闭塞气道所致。治宜宣肺散邪为主,用三拗汤桑杏汤等方。如久病失音,由于肺肾气阴两伤,宜润肺滋肾,用清音汤、百合固金汤地黄饮子等方。又因高声叫呼,强力骂詈,损其会厌,伤于肺气,亦可引起本证。

猜你喜欢

  • 目珠子脱出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珠突出眶证,详该条。

  • 望诊

    四诊之一。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动态、体表各部、舌体与舌苔、大小便和其它分泌物,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一般以神色、舌诊为重点(小儿包括诊指纹)。辨别色泽时,以在自然光线较充足的地方为好。

  • 推把上桥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人对练,同取弓步,双方虎口相交叉,轮流进行推拉。

  • 督脉

    奇经八脉之一,代号DU。出《素问·骨空论》。其循行路线,《针灸甲乙经》:“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阳脉之海也。”(按:《难经·二十八难》原文无后三

  • 疳眼

    病证名。出《龙木论》。又名疳涩眼。《儒门事亲》:“凡小儿疳涩眼,数日不开,皆风热所致。”《证治准绳》:“肝者眼之候,上膈伏热,痰涎壅滞,以致肝风入眼,赤肿翳生,眵泪烂眶,痛痒揉擦,昏暗雀盲,甚至经月合

  • 气冲

    ①经穴名。代号sT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 双活鹅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双乳蛾。见该条。

  • 竹汁

    出《神农本草经》。即竹沥,详该条。

  • 吴砚丞

    【介绍】:见吴亦鼎条。

  • 四金丸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即左金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