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4卷。宋·杨士瀛撰。本书将小儿诸病分为:初生、变蒸、惊、中风、疳、积、热、伤寒、痰嗽、脾胃、丹毒、杂证诸门,每门各列疾病子目,分别介绍证治与方论。此书原刊本已佚,今存本为明·朱崇正重校复刊本,复
病名。发于肘窝、腘窝的一种湿疮。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由于风邪袭入腠理兼挟湿热所致。常见于儿童。好发于对称的肘窝、腘窝、踝侧等处。患处皮肤初起红斑,继起丘疹,水疱,瘙痒,搔破糜烂浸淫,时轻时重,日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龙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诊法。详十度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类证治裁》卷七方。篇蓄一握。水煎服。治脱肛,肛头虫痒。
①外假寒而内真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参真热假寒条。②表寒未解,里热已盛。参表寒里热条。
同宗筋。《灵枢·五味》:“阴者,积筋之所终也。”详宗筋条。
见伤寒论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