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即阿魏,详该条。
指耳廓边缘部分。见《针灸大成》卷十。参见耳条。
【介绍】:唐代著名医学家。其汉名难以查考。约生活于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执政(754~797)时期,应聘入藏。据载,赤松德赞曾给予王室侍医职衔。后因赤松德赞患病,再次应邀入藏,并很快治愈赤松德赞的病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痿证之一。见《医宗必读·痿》。指皮毛痿。详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脾疳。见该条。
①指大便溏泄之属于虚证者。多因脾胃虚弱,肾阳衰微所致。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嗳气,大便稀薄而无酸臭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等。治宜补中温肾。②指脉虚而又下泄,为阴血损耗之候。《素问·玉版论要篇》:“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开,祛表里之邪;提,升清气。属解表清里法。适用于外有表证而里热也盛的病证。如病人原有表证,过早服泻下药,致病邪下陷导致热泻,同时并见身热、口渴、喘而汗出等症。处方中解表药与清里药同用,如葛根黄芩黄连汤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惊振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