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暑伤气分,脾经郁滞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暑伤气分,长夏腹胀,食减、微痛,宜调脾疏肝。宜人参、广皮、白芍、茯苓、谷芽、益智仁。”《医钞类编·腹痛门》:“盛暑而痛,或泄利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殠,“腐气也”(《说文》)。即口臭。详该条。
①出《神农本草经》。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冒阳,即复溜。见该条。
指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相反为逆。例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就是脉证相逆,说明表里邪正错综复杂
指肝和肾有互相滋养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云。参见肝肾同源条。
见隋·全元起《内经训解》。即《灵兰秘典论》。详该条。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
①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罗勒之别名。②出《韵略》。为芫荽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涿县)人。
见《云南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