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人丹

人丹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仁丹甘草240克,木香45克,草豆蔻槟榔茯苓砂仁橘皮小茴香(盐水炒)、肉桂青果各30克,丁香红花各15克,薄荷冰27克,冰片9克,麝香0.3克。为末,糯米粉120克为糊小丸。每干丸300克另取朱砂粉28克为衣,每30克约1000粒,每袋重1.5克,每服10~20粒。功能清暑祛湿,避秽排浊。治中暑受热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胸中满闷,以及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猜你喜欢

  • 新会皮

    见《药性切用》。为柑皮之药材名,详该条。

  • 踝骨

    骨骼部位名。①内踝、外踝的统称。②指桡骨茎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腕者,……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 红心灰藋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 玉门

    出《素女经》。①指未婚女子的阴道外口。②泛指阴道外口。《妇人良方》:“产后玉门不闭。”

  • 破布艾

    见《中医方药学》。为小飞蓬之别名,详该条。

  • 风赤疮痍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风赤疮疾。《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由脾脏风热蕴结,两睑似朱涂而生疮,黑睛端然无染,不治便生翳膜。”一般可见眼睑或睑缘红赤起疮及溃烂,痛痒并作。治以祛风清热为主。痒

  • 畜血

    即蓄血。详该条。

  • 六腑咳

    指五脏咳证日久,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参见五脏咳条。

  • 传本

    指病邪由经传入本腑。例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自汗,此病在经,后六七日不解,而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此邪入膀胱,为传于本腑之证。《此事难知》卷上:“太阳者……为诸阳之首,膀胱经病,若渴者,自入于本也,名曰

  • 高风障症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高风雀目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