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颊车痈、金腮疮。指痈生于耳下颊车穴处者。由阳明经积热而发。初起如粟,色红,渐大如豆、如石榴、焮热疼痛。治宜清热解毒,内服犀角升麻汤。若失治。易成漏,经久难愈。
见《普济方》。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姚澜条。
指津血虚少。《素问·脉要精微论》:“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王冰注:“肾主水,以生化津液,今肾气不化,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病名。①指冬季感受不正之气而至春发病者。与伤寒、温疫源本小异。《肘后备急方》卷二:“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风冷,至夏发,名为伤寒。其冬月不甚寒,多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圣济经解义》10卷,已佚。
证名。见《外科理例》卷一。又名内陷。即疮疡邪毒内攻之意。参见三陷条。
书名。3卷,附录1卷。清·朱沛文编撰于1892年。本书汇集中西医有关人体结构、解剖图谱,参述己见编著而成。卷上为五脏六腑形态、部位、功能;卷中为眼、耳、鼻、及骨骼结构、功能;卷下为十二经脉、气血营卫等
小儿乳哺法。《幼科类萃·乳哺论》:“初生芽儿,藉乳为命,乳哺之法,不可不慎。”乳母以乳哺儿,要捉去宿乳。《备急千金要方》: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