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万方类编

猜你喜欢

  • 许用韶

    【介绍】:见许律条。

  • 幼幼心裁

    儿科著作。2卷。明·乔埰撰。刊于1638年。书中首论儿科疾病及诊治大法,其次对婴幼儿的多种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分别作了简要的记述。

  • 三十六黄

    指三十六种黄病证候。出《外台秘要》卷四。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夫诸黄者,其黄皆因伤寒为本,五脏互有所伤,热气相侵,致使病人精神恍惚,六腑不和,七神无主,情意改变。”其所指与一些急性发热病引起的发

  • 胃风

    病名。①指风邪中于胃者。以腹胀泄下、多汗、恶风为特征。《素问·风论》:“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治宜祛风散寒,温中理气。《圣济总录·胃风

  • 丹增彭措

    【介绍】:清代藏医药学家。全名帝玛尔·丹增彭措。“帝玛尔”为寺院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经院附近)。丹增彭措曾在该寺获“格西”学位(相当今日之博士学位)。出身于世医家庭,父亲多吉扎喜亦是著名藏医学

  • 暴瘖

    证名。亦称猝瘖。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

  • 齿槁

    牙齿枯槁。①由于肾火蒸腾,使肾水枯竭所致。《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②衰老象征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③热病若见齿槁,则为热邪熏蒸之象。治宜清泻热毒

  • 泝(sù 素)

    逆流,亦作竖起。《素问·皮部论》。“泝然起毫毛。”谓恶寒而毫毛竖起。

  • 天钓惊风

    出《本草纲目》。即天钓。详该条。

  • 痧麻明辨

    书名。1卷。清·华壎撰。刊于1879年。本书专论麻疹(痧麻),首为总论,次列正候、兼候、回候、变候及附候五类。每类又分若干节,介绍证候、治则等内容。末附治痧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