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诗词古文>周起生平

周起生平介绍

周起(970-1028),字万卿,山东邹平人。咸平三年进士第二人,初授将作监丞、齐州通判。曾仕尚书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终礼部侍郎、知汝州。卒溢安惠。宋朝官员,藏书家。“家藏书至万余卷,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临川集》>>查看周起的诗词古文

生平

  周起,字万卿。他出生时,方形大脸,下颌丰满。他的父亲周意感觉他的面相很特别,有富贵模样,就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能够振兴我们周家。”因此,取名周起。周起小时候聪明伶俐,13岁时,担任卫州知州的父亲周意被罢官,周起小小年纪就到京城替父喊冤,终于使父亲官复原职。

  考取进士后,周起担任了将作监丞、齐州通判,因功晋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再迁户部度支判官。1004年,为抵御辽国的进攻,宋真宗御驾亲征,这次战争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周起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事宜。事后,周起任右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不久,任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制造祥瑞,封禅泰山,周起任御史中丞、考制度副使,他关心民众疾苦,所过之处,深入百姓中间探访当地官员的品行以及群众生活状况。宋真宗举行完封禅大典后,各级官员纷纷上书歌颂,唯独周起不以为然,他上书说:“天下事常患恬于安逸,而忽于兢业。愿陛下毋以告成为可恃。”由此,得到宋真宗的表彰,晋升为金部员外郎、判集贤院。

  针对科举考试中出现的舞弊行为。周起向朝廷建议采取“糊名法”,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被正式采用,效果颇佳。宋真宗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此法一直被后人沿用。

  宋朝初次设置纠察刑狱司,由周起来负责。他向朝廷提出了每当自己进行判决的时候,允许当事双方同时在厅堂上对质的建议,得到批准。大中祥符二年(1009),周起晋升为枢密院直学士、开封府知府。他断案公正明白,不留任何尾巴。宋真宗曾经亲临周起办公的地点看望他,周起请求说:“陛下到过的正堂,我不能再在这里办公了,请让我搬到西院去。”宋真宗下诏同意,并为大堂取名“继照”。

  大中祥符三年(1010)的一天,周起正在宫中和宋真宗议事,适逢宋仁宗降生。宋真宗很高兴地对周起说:“爱卿知道我今天有喜事吗?应当庆贺我有儿子了。”说完,就到内廷中取去一捧金钱赏赐给周起。随后,周起又随从宋真宗到山西汾阳进行“西封大礼”,任河中知府,永兴军节度使、天雄军节度使等职,所到之处皆雷厉风行,数次得到皇帝的褒奖,三次升迁至右谏议大夫、并州知州,进礼部侍郎。天禧元年(1017年),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天禧四年为枢密副使,进入国家领导层次。

  周起与寇准关系密切。他们曾经一起到同僚家中饮酒,宾客们渐渐散去后,只剩下他们俩大醉,直到后半夜才回家。第二天上朝,两人向宋真宗谢罪,宋真宗笑着说:“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

  宋真宗晚年患头疼病,时常糊涂,因此,刘太后干预朝政。奸相丁谓借机攻击寇准,将他排挤出京城,周起也受到牵连,降为户部郎中、青州知州,再降为太常寺少卿、光州知州。1022年,宋仁宗即位后,再任扬州、杭州知州。丁谓被罢相,周起恢复礼部侍郎职位,留守南京,他则上书朝廷,以自己年老多病,恳请担任颖州知州,再转陈州知州,病逝于任上,享年58岁。

猜你喜欢

  • 李燔

    李燔(1163—1232年),南宋大教育家,他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高中进士后的42年里,有35年都孜孜拳拳于教育第一线,业绩非凡,李燔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学者云集如潮,把这所当时的成人大学办成全国“书院之首”,他影响着当时众多的书院,有如五四时期的北大“蔡元培”,他被老师朱熹认定为衣钵传人之一,死后被当时的中央政府授予“文定”的谥号(相当于“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评价)。

  • 朱存理

    (1444—1513)苏州府长洲人,字性甫,又字性之,号野航。博学工文,闻人有异书,必访求。以布衣终。著有《铁网珊瑚》、《野航漫录》、《吴郡献征录》、《旌孝录》、《鹤岑随笔》等。

  •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钟景星

    钟景星,字叔辉。东莞人。少习举子业,就试,鲜礼遇于有司,遂厌弃之。闻湛甘泉讲学西樵,遂往从焉。虽往来诸名公间,终身未尝有所干人,以此益重之。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有传。

  •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 朱希真

    宋人,小字秋娘。建康朱将仕女。年十六,嫁同邑商人徐必用。后必用久客不归,希真作闺怨词,有名于时。

  • 郑绍武

    郑绍武,字子纬。归善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一六〇〇)举人,为晋江安溪县令,调粤西临桂令。后谢病归,归筑猗园。年八十三卒。有《清溪撮要》、《猗园续录》等书。清雍正《归善县志》卷一七有传。

  • 蒋贻恭

    蒋贻恭,五代后蜀诗人。一作诒恭,又作诏恭,江淮间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无媚世态,数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起为大井县令。贻恭能诗,诙谐俚俗,多寓讥讽。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权势,侈敖无节,贻恭作诗讽之,高祖赞为“敢言之士也。”《咏安仁宰捣蒜、《咏虾蟆》、《咏王给事》等,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为彼所恶,痛遭捶楚。《全唐诗》收录其诗十首。

  • 林谏

    谏字格非,青田人。官至兵部侍郎。

  • 张回

    字仲昌,椒之子。初能言,即问道是何物,众不能答,概然失笑而叹。五岁欲传经籙,父曰∶“且读儒书。”对曰∶“祖书不读,读他书何为?十岁嗣教,能辟谷导引之道,日行数百里,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元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