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

韩姓来源有五个。一, 是黄帝之孙韩流的后代。二, 以封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 西周灭商, 实行分封制。周公旦封周成王之弟于韩。韩国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 韩国亡国之后, 国人便以韩为姓。三, 韩武子之后。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 韩武子因侍奉晋献公有功, 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 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四, 以国为氏。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秦所灭后, 其国人便以韩为姓。五, 改姓。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 把鲜卑姓氏出大汗氏改为韩。

韩姓最早居住于春秋时晋国, 韩国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后, 又先后迁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与新郑(今河南新郑)。西汉末, 韩王信的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华” 这三个时期, 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 韩姓则大多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姓进入广东。南宋时, 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元明清时期, 江浙一带的韩姓人大规模迁往南方各省。韩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陕西、河南、山西、辽宁等省, 南方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

韩姓历史人物有韩非, 战国末期哲学家,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著作有《韩非子》。韩信, 汉初著名军事家, 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屡建奇功, 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韩愈,唐朝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首, 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五位。


韩之先与周同姓,武子事晋献公,封于韩原,因以为氏。(见《风俗通》)

韩氏,姬姓之别族,出晋穆侯之少子曲沃成师,是为桓叔,生万,是为武子,食采韩原。一云成王封叔虞于唐,赐毕万韩原之地,其地今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城,武子生厥,是为献子,晋景公之时,晋作六卿,献子在一卿之位,从其姓封,遂为韩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后魏出大汗氏改为韩氏。(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晋〉韩简,大夫。〈汉〉韩信,淮阴人,封齐王。〈宋〉韩世忠,延安人,抗金将领。

猜你喜欢

  • 奥格尼夫采夫

    读音:Àogé′nífūcǎifū俄罗斯族姓氏。意为 “火镰”,指物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 读音:wàng【源】 ①宋时都禄夷有旺姓,见《宋史》(60,62)。②西夏人姓(31,60,240)。③纳西族拉木家,原属峨尔家,后改为旺氏(152)。【布】 江西宁都(280)、江苏高淳(305)、

  • 羅俄

    读音:Luó’é【综】 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姓。白马语“罗俄”义为牛头,汉姓为刘(220)。

  • 读音:Chuǎng【源】 闯大夫之后,见《国语》(15,63)。【布】 台湾台中(64,68,261)、辽宁西丰(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桓仁,山西之长治,福建之上

  • 吐谷浑

    读音:tǔ yù hūn魏晋之际,鲜卑慕容廆兄吐谷浑,率部落青海之西,国端吐谷浑,或有归中国,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吐谷浑,本辽东鲜卑也。西晋时,酋帅徒涉归有二子,长曰吐谷浑。永嘉

  • 雎鳩

    读音:Jūjiū《姓氏词典》 据 《简明中国通史》 收载,其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系出金天氏。”

  • 唐溪

    读音:táng xī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见《后汉书·延笃传》)注:吴夫概王奔楚封堂溪,因以为氏,典为五官中郎将,唐与堂同也。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收,

  • 读音:Yīng《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注云: “以人名为姓氏。明代始有此姓。明苏州人刘缨,成化进士,曾任河南道御史,后按察福建,当地有地方官谎报朝廷,说俘虏千余男人,其

  • 梓慎

    读音:Zǐshèn/Tsushen【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Dí【源】 以乐器为氏,见《姓苑》(444)。【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邵武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收载。其注云: “以乐器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