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
【源】 见《中华姓府》(63)和《新编千家姓》(73,91)。【布】 河南临汝怯庄(62)、台湾高雄、台中、桃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亦收,其注称: “宋有怯陵;元有怯台、怯来。”未详其源。
【源】 见《中华姓府》(63)和《新编千家姓》(73,91)。【布】 河南临汝怯庄(62)、台湾高雄、台中、桃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亦收,其注称: “宋有怯陵;元有怯台、怯来。”未详其源。
读音:Jiǎngdá【源】彝族姓。属博坡家支(375)。
读音:Wūzhū【综】 柔然部姓,《北史》有乌朱贺赖(17,62)。柔然,古族名,亦称蠕蠕,源于东胡,北魏时建立柔然国,酋长社仑称丘豆伐可汗,西魏废帝元年并入突厥。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
读音:Biélá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必噜岱”。
读音:shěng【音】 省氏有Shěng、Xǐng两音。参见省(Xǐng)。【源】 春秋时宋大夫省臧之后,见《姓源》(17,62)。【望】 河南(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读音:chéng【源】 ①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城(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南),因以为氏,见《姓源》(17,62)。 ②春秋时宋公子城之后,见《姓考》(17,62)。③氏于事者,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
读音:Pān【源】 同藩。见《姓谱》(17)、《千家姓》(418)、《字汇》(86)。【望】 荥阳(418)。【人】 籓俊,明时保宁人,清远令(19,21)。
读音:Wòlá'nàér【综】元时蒙古人姓(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威喇诺尔〕(24)。亦作〔斡罗纳儿〕(399)。【人】哈剌哈孙,斡剌纳儿氏,元时历官大宗正、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右丞相,后封顺
读音:Lǒu【源】 闽省畲民雷姓,一作篓,乃猺(应作畲)民姓,见董作宾《畲民考略》(63)。《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今河南新安有此姓。”未详其源。按: 疑此以器物为姓。
读音:Mògā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后改为“郃”。(按: 疑此“莫干” 氏,即 “大莫干”之讹。大莫干,或作 “大莫于”,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máo【源】 子姓分封,有北殷氏,见《史记》。《世本》作髦氏(11,17)。故称殷后有髦氏(11,15,21,62)。【变】 一作〔旄〕,古时髦、旄字相通(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