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略易通

韵略易通

①一卷。明兰茂撰。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据《嵩明州志》谓兰茂字廷秀,杨林(今云南嵩明县南)人。性聪慧,过目成诵。年十三通经史,长益嗜学。赋性简淡,不乐仕进,尝额其轩曰止庵,因自号焉。所著有《元壶集》、《鉴例折衷》、《经史余论》、《韵略易通》、《止庵吟稿》、《安边条策》、《声律发蒙》等。与安宁张维齐名,一时学者宗之。年八十崇祀乡贤。又清钱曾《读书敏求记》有“和光道人止庵编《韵略易通》成而序之”的说法,则兰茂又有和光道人之号。《韵略易通》成于正统七年(1442年)九月,晚《洪武正韵》六十七年。是书用一首“早梅诗”代表声母系统,“早梅诗”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这二十个声母的音值大概是:

冰p  破p‘  梅m  风f 无v

东t  天t‘  暖n  来l

早ts  从ts’  雪s

枝t∫ 春t∫’ 上∫  人

见k  开k’  一o  向x

这二十个声母与《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基本相合,与现代北方话也很接近。其特点是全浊声母消失,群合于溪,定合于透,并合于滂,奉和于非,床合于穿,禅合于审,邪合于心,匣合于晓。此外,知彻澄娘与照穿床泥合一。本书分二十韵部:一东洪、二江阳、三真文、四山寒、五端恒、六先全、七庚晴、八侵寻、九缄咸、十廉纤、十一支辞、十二西微、十三居鱼、十四呼模、十五皆来、十六萧豪、十七戈何、十八家麻、十九遮蛇、二十幽楼。这二十韵部,与《中原音韵》所分十九韵部接近,只是它把《中原音韵》的“鱼模”部分为“呼模”、“居鱼”两部;“居鱼”部可能已读〔y〕。《韵略易通》还保留入声和入声韵。同一声纽之下,分列平上去入四声之字。入声韵配阳声韵,阳声韵十部,所以入声韵实际也有十部,只是没有明确独立出来。平声分阴阳,但不标阴阳之名,阴平和阳平字用〇隔开。兰书在体例上也改变了传统韵书的作法,它横列早梅诗代表声母,下隶以平上去入各字,不注反切或直音而音可自现。各字之下略加注解。这种体例为其后《十五音》等通俗韵书所采用。《四库全书提要》批评此书“尽变古法,以就方音;其凡例称‘惟以应用便俗字样收入,读经史当取正于本文音释,不可泥此’,则亦自知其陋矣。”这种批评是不公正的。这部书可能是兰氏为云南人所编的官话读本,反映的是明朝时云南官话的实际读音,对于语音史研究,是有参考价值的。本书为便应用,颇多便俗字样而不及经史音释,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云:“《韵略易通》就是现在的平民识字课本,又可以说是国音字典。他本来就不是为那高人雅士写的,高人雅士也不必苛责他。”《韵略易通》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刊本、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吴允中刊本、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高举《古今韵撮》本。高本较善,吴本舛误甚多。另有清康熙二年(1663年)李棠馥校刊本,与《古今汇编》同刊。②二卷。题真空本悟禅师集。本悟字真空,是兰茂的同乡后学,小兰茂四十四岁。他对兰书加以校刊删改,重加编辑,而仍以《韵略易通》之名,刊入《云南丛书》之中。本悟书删去“早梅诗”,易以三十六字母作为声类标目;各字的注解也有改动;而且,在各类字音之下往往注以“某重韵”字样,据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分析,“某重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反映了语音变化,如“东洪”与“庚晴”混读,反映〔ug〕与〔eg〕〔ig〕已混为一韵;“缄咸”“廉纤”与“先全”“山寒”及“端桓”混读,反映〔am〕与〔an〕已混为一韵;“侵寻”与“真文”混读,反映〔em〕与〔en〕已混为一韵;“支辞”之“知”“照”“穿”“床”“审”“禅”各母下之字与“西微”之“知”“照”母下之一部分,“穿”“床”母下之一部分及“审”“禅”母下之一部分混为一韵,反映这些字已读卷舌音。另一种是反映了该地方音特点,如“山寒”“端桓”及“先全”均有与“江阳”混读的,反映方言中〔an〕与〔ag〕有混读之字;“真文”与“东洪”及“庚晴”有混读的,反映方言中〔en〕(〔in〕)与〔eg〕(〔ig〕)有混读之字。本悟改本似仅刊入《云南丛书》中。又明方以智谓“早梅诗”是张洪阳所作。案张洪阳即张位,字明成。新建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所著《问奇集》中有“早梅诗切字例”。其作书年代虽不可确考,但其时代晚于兰氏,所以“早梅诗”肯定是转载兰氏的。因之,“早梅诗”为兰氏所创是可以肯定的。说见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

猜你喜欢

  • 主父偃书

    一卷。汉主父偃(?-前126)撰。主父偃,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西北)人。主父为复姓。任中大夫。主张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下令推恩,为汉武帝采纳。主父偃一生勤奋好学,精通《易》、《春秋》百家之言,兼晓纵横

  • 澹宜书屋诗草

    二卷。清高凤楼撰。高凤楼,生卒年不详,字五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高崇文之次女,高凤阁之妹。翰林院侍读学士胡敬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前有黄履所作序言,书后有其兄的儿子高学沅所写跋语。刊于道光二十七年(

  • 满律摭遗

    二十二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见前条。是书前有沈家本自序,叙述编次原委。其卷一为总述目录,卷二为盗律、有韧略、恐猖、和买卖人、持质、受所监、受财枉法、贼伤等,卷三为贼律一,有大逆无道等,卷四为贼律二,

  • 西河文集

    一百七十九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本名甡,字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等职。通经史及音韵学,擅长骈文,散文,工词,有《

  • 林泉高致集

    一卷。又称《林泉高致》。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字得之,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丰五年中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其父郭熙,字淳夫,官翰林待诏直长,亦北宋熙宁年间著名画家,曾取法

  • 泗水县志

    ①十二卷。清刘桓修,杜灿然纂。刘桓,上谷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八年(1661)任泗水知县。杜灿然,邑人。刘桓宰泗水县,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上距当时六十余年,天时人物变迁,赋役建置兴废,皆不能无记,乃博采

  • 疑狱集

    四卷。五代和凝(?-955)、和(生卒年不详)撰。《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生卒年不详)撰。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人。后唐天成年间官翰林学士。后唐灭亡后,入后晋,官至左仆射。后

  • 绣闲草

    一卷。清冯履端(生平年不详)撰。冯履端,字正则,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冯慕孺之长女,监生丁岵瞻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十六年(1927)排印本。与其妹冯履莹《团香吟》合刻一起,名为《周浦二冯诗草》

  • 检蠹随笔

    三十卷。明杨宗吾(生卒年不详)撰。杨宗吾,字伯相,成都(今地名同)人。官锦衣卫指挥。大学士杨廷和之曾孙、修撰杨慎之孙也。此书三十卷,共分二十四类,采掇琐碎,分条编载,体例近似类书。内容之中间附有当时邸

  • 春秋原经

    二卷。清王心敬(详见《丰川易说》)撰。此书不录《春秋》经文,亦未论及其所载史事,惟论孔子作《春秋》的用意。全书分《讲读八法》、《通论》、《原春秋之意》、《诸儒论春秋》四篇。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