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转注古义考

转注古义考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撰。仁虎字来应,号习庵,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广东学政。工诗文,精小学、考据,尚著《转注古音考》等,有《宛委山房集》。是书历举晋卫恒以下至于清初各家关于转注的论说,并随举而批评之。其转注之说曰:“欲定转注之义,仍当以《说文》“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二语求之。既曰“建类一首”,则必其字部之相同,而字部异者,非转注也。既曰“同意相受”,则必其字义之相合,而字义殊者,非转注也。”关于转注与会意、形声,假借的区别,他说:“转注近乎会意,而与会意不同。如以‘老’合‘丂’为‘考’,而‘考’字仍与‘老’字同义;以‘老’合‘’为‘’,而‘’字仍与‘老’字同义。如‘止’‘戈’为‘武’,而‘武’字已非‘止’字之义;‘人’‘言’为‘信’,而‘信’字已非‘人’字之义。转注者以此合彼而不离其原,会意者以此合彼而各自为义,此转注与会意之分也。转注又近乎谐声,而与谐声不同。如‘丂’字本有气碍之象,老人之哽噎似之,故以‘老’合‘丂’为‘考’,从‘丂’得声,而仍与‘老’同义;‘’字本有屈曲之象,老人之伛偻似之,故以‘老’合‘’为‘’从‘’得声,而仍与‘老’同义。如以‘水’合‘工’为‘江’,‘工’字本无‘水’义,而但取其声;以‘水’合‘可’为‘河’,‘可’字本无‘水’义,而但取其声。转注者彼与此属同义,谐声者一主义而一主声,此转注与谐声之分也。转注又近于假借,而与假借不同。转注者一义有数文,故‘’‘考’皆有‘老’义,而‘老’亦可称‘’‘考’。假借者一文有数义,故‘令’为‘号令’之‘令’,亦为‘令善’之‘令’,又为‘使令’之‘令’;‘长’为‘长短’之‘长’,亦为‘久长’之‘长’,又为‘长幼’之‘长’。此转注与假借之分也。”这些说法平允严谨,可资参证。此书辑入多种丛书,有《艺海珠尘》丛书本,《许学丛书》本,《求实斋丛书》本,《许学丛刻》本,《玲珑山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曲涧遗稿

    十五卷。明孙奎(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孙奎,字启文,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以讲学为事,故诗文多杂俚语,亦非所长。其笃信堪舆之说,反复辨明,不一而足。其《风水评》一篇,援引营洛卜兆事及驳朱彦修

  • 存吾文集

    四卷。清余廷灿(1729-1798)撰。余廷灿字卿要,晚号存吾。湖南长沙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以母老乞养归,遂不复出。余廷灿生乾嘉之际,其时汉学风靡一世,不读许郑之书者几不得

  • 编蓬集

    二十五卷。明唐汝询(1565-?)撰。唐汝询,字仲言,上海华亭(今松江)人。卒年不详。其五岁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诗,无不成诵。旁通经史。尝撰《唐诗解》、《唐诗十集》等书,援据核博,当时之世

  • 慕良杂纂

    四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有可又名献可,字大名,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诸生,曾客居京城十年,授校中秘书。与张惠言、恽敬、左辅等友善,左辅为其作传,现存集中。有可博通群经,而专攻

  • 午亭集

    五十五卷。清陈廷敬(1639-1712)撰。廷敬,字子端,号悦严,泽州(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改庶吉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著有《尊闻堂集》、《午亭文编》(已著录)。是集

  • 千金方衍义

    三十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此书仿赵以德敷衍《金匮》之义而名书。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内容恢宏,博大精深,然自来医家未传笺释注本,为使其流传后世,张氏取旧刻善本,参互考订,进行校刊。依原书

  • 残明纪略

    四卷。吴陈湖遗老编,其事不详。该书记南明事,包括福王纪略、唐王纪略、永历王纪略、入缅始末、瞿式耜殉粤、李定国殉缅、王师南征、绍武僭粤东、鲁藩据浙东、益王僭湖东、王师平浙纪、孙李北奔纪、台湾郑氏始末记、

  • 握机经解

    一卷。清王撰。王字始旦,绛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根据《李卫公问对》,以《握机经》384字皆太公增衍之文,故采辑各家旧说,参以己见,为之集注。《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谓《问对》本阮逸伪撰

  • 柴墟斋集

    十五卷。明储巏(1457-1513)撰。储巏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进士第一,授南京吏部主事,历户部左侍郎,改吏部。著有《柴墟斋集》是集为储巏曾孙储耀所刻,凡

  • 芝园定集

    五十一卷。《别集》十一卷。明张时彻(1504-?)撰。张时彻,字维静,号东沙,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郊)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善行录》、《明文苑》等。是集分二编,一曰《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