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话甲编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相轧,茅坤作《史记抄》,王世贞尚未见其书,即先断其必不可解。王世贞还题归有光集,诋毁茅坤八家文抄右永叔而左昌黎。茅元仪修先世之憾,故于此书力主排斥王世贞。王世贞摹拟之弊虽可议者多,而本书之评论古人亦往往无当。两为门户之争。《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相轧,茅坤作《史记抄》,王世贞尚未见其书,即先断其必不可解。王世贞还题归有光集,诋毁茅坤八家文抄右永叔而左昌黎。茅元仪修先世之憾,故于此书力主排斥王世贞。王世贞摹拟之弊虽可议者多,而本书之评论古人亦往往无当。两为门户之争。《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十五卷。元同恕(1254-1331)撰。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后徙于奉元(今属陕西)。至元间授国子司业,辞不拜。延祐六年(1319)立皇太子,召恕为奉议大夫。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此集
九卷。《续录》二卷。明顾梦圭撰。顾梦圭,字武祥,号雍里,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十七年(1538)前后在世。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本书为顾梦圭所自编,同里归有光为序
四十七卷。明薛应旂(详见《宋元资治通鉴》)撰。所载上自洪武,下至正德,以续其作《宋元资治通鉴》。然所采史料多出于杂书,故缺乏甄别,失之于轻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四十六卷,其卷三十九为上下两卷
四十二卷。清邵远平撰。远平,康熙时曾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其祖邵经邦以郑樵《通志》体例,撰《宏简录》,记唐宋辽金史事。远平继承祖业,撰成《元史类编》,又名《续宏简录》,记元代史事。书成后,于
八卷,清李庆云撰。李庆云,曾任总办。《江苏海塘新志》光绪十六年(1890)印行本,共八卷。首为图,次为表,次奏疏,次形势,次修筑,次材工,次财用,次善后。江苏省沿海塘工,为人民生计利害所关。在清光绪中
五卷。清夏大林(生卒年不详)撰。夏大林,字用雨,号梅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此书称《心印》,取与屈原心心相印,设身处地理解屈原作品之意。夏氏先注《九歌》十一篇,置于箱中数年,因毛云孙阅后请注屈原
一卷,清邓蘖撰。此书作者认为周易立义取象,皆有本原,故取周易与三坟书相互印证,欲弄清古人治易的沿革、思想。但其所据皆为伪书,故说虽新颖,但游谈无根。如其所据的三坟书,原书早已散佚,现今所见者都是后人伪
清世宗宪皇帝御撰。书成于雍正二年(1725年)六月初一,刊为专本颁行。卷末有当时臣下跋语,不著名氏。据国朝(清)宫史书籍门著录有《御制朋党论》一部,注言称“世宗宪皇帝(雍正)御制论一篇,以大公至正为归
六卷。明张奎修,夏有文纂。正德十二年(1517)刊行。张奎。字文光,浙江人。官扬州等处备倭都指挥佥事。金山于明洪武十九年置卫备倭,成化年间都指挥同知曾委教谕陈瑛纂辑卫志,但未经完稿。此志分上下二卷;上
六卷。元董养性(生卒年不详)撰。养性字迈公,乐陵(今属山东)人。至正中任昭化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作《高闲云赋》以自况,并以名集。前有洪武中王翌序,盛赞其诗文。此本仅诗五卷,赋一卷。文则亡佚。《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