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篁墩先生文粹

篁墩先生文粹

二十五卷。明程敏政(1445-1499)撰。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十岁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诏读书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直讲东宫。以学问赅博闻名翰林。孝宗嗣位,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直经筵。弘治六年(1488)冬,被劾致仕。文与李东阳齐名。著述甚丰。有《篁墩集》九十卷,编选《明文衡》、《新安文献志》,还有史学著作《宋遗民录》、《宋纪受终考》等。其诗甚多,古体写得朗爽劲健,律诗写得精警有味。但存诗太多,芜蔓之作亦不少,为世訾议。其文颇呈学问渊博的特点,但缺少文学色彩。是当时较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原来程敏政自己编辑其诗文为《篁墩稿》、《篁墩稿》、《篁墩三稿》、《行素稿》,编成后没有刊印。后其子侄辈将程敏政所编诸稿统一汇编,为卷一百四十,总名之曰《篁墩先生文集》。因其卷帙繁富,难于传录,弘治十六年(1503)大庚张天衢任休宁地方官,承担了刊印《篁墩文集》之事,决定首先选择文集中的精华出选本。于是由程氏子侄中名程鲁的负责摘抄,又由程敏政门人戴瑶加以注释,张天衢出资刊刻,于正德元年成书。是为《篁墩文集》传世之本,即此书。越一岁知府何歆等复编次其全集为九十三卷,别梓行世。此编以文体编次,与全集本同。凡此编所收之文,均见全集本。然不观此编,无以知全书流变,故仍著于录。本书有明正德刻本。

猜你喜欢

  • 资治通鉴后编

    一百八十四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累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为学具有端绪

  • 寒松堂集

    九十二卷。清魏象枢(1617-1687)撰。魏象枢,字极环,号昆林,又号庸斋。蔚州(今属河北)人。崇祯年间举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后因病告归。卒谥敏果。魏象枢为官

  • 公安县志

    ①六卷,清杨之骈纂修。杨之骈,字锡山,一字仙田,安徽宿松县人,贡生,官公安县知县。公安县志,重修于康熙元年(1662)与九年(1670),之后知县何国栋延邑人毛寿登增订,未及卒业。杨之骈莅任,综其遗稿

  • 石匮藏书

    二百二十卷,后集六十卷,别传 一卷。张岱撰。张岱(1597-约1676)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生世家,从其高祖父起便注意收集明代史料,经过几世积累,家中所聚之史料甚多,于

  • 易经如涽

    十二卷。清汪绂撰。绂一名烜,字灿人,别字双池,江西婺源人,诸生。其少年聪颖,博览群书,二十岁后著书十余万言,尽焚之。自后凡有述作皆从反身切己而出,博采两汉六代诸儒疏义,而以宋代五子为归。著有《易经诠义

  • 刘氏类山

    十卷。明刘嗣昌(生卒年不详)撰。刘嗣昌字燕及。桐城(今地不详)人。万历年官至兴化府知府。此书列目七十。所载之事至唐而止。明代的类书载近代之事都较差,大抵为相互转抄的缘故。

  • 求益斋读书记

    六卷。清强汝询撰。汝询,字荛叔,江苏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咸丰年间(1851-1861)举人,曾任赣榆教谕。这本书共有六卷,其卷一为《易经》、卷二为《书经》、卷三为《诗经》、卷四为《

  • 翰林诸书选粹

    四卷。明张元忭(生卒年不详)撰。张元忭著有《绍兴府志》。其书采辑诸子之语,分编二十五类。其第四卷臣道类外,又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门目较为冗杂。

  • 百两篇

    一卷。汉张霸撰,清王谟辑。《汉书·儒林传》说:“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能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

  • 逊志斋外纪

    二卷,《续集》二卷。明姚履旋撰。履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汇编诸书所记方孝孺殉难以后之事及文移、案牍之类。共分10类著录。其内容皆采自诸书,无有新意,然第九类“复姓”中记孝孺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