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一卷(排印本)。王献唐(1897-1960)、屈万里(1907-1979)合著。王献唐,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山东日照人。1929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搜罗乡邦文献及钟鼎彝器、泉币、钵印、封泥、石刻、书画等,并传拓所藏石经、封泥等以广流传。屈万里,字翼鹏,山东鱼台人。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史语所所长。著有《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殷墟文字甲编考释》等。此书民国二十三年(1934)排印。山东图书馆得到汉魏石经残石一百二十五枚之后,王氏便将其拓印行世。后又请屈氏作考证,成《校录》一卷,附于拓本之后。考虑到拓本流传,人难尽睹,乃别录叙文及屈氏《校录》合印成册,希望能与拓本相辅而行。王氏序文,例如,论熹平石经,谓所见略有数体。一为东都原石,宽博腴鬯,可以当时碑刻,如光和虎函诸石证其体制。一属黄初年间补刻,栗整修狭,可以曹魏石刻如王基曹真诸碑明其风规。二体之外,间出别裁。由于写石碑的有多人,导致了体势的互异。原刻、补刻,都是这样,不限于熹平、正始。论魏石经,品字式古文,冠上独占一格,两旁靡余空石,初意如此。所以褾重古文,是因为后时或以为费石和行列不整,改为三体直下。今存品字式经文为《尧典》、《皋陶谟》残石,当属《尚书》起首二碑,可知其刻石在前。而馆藏直行三体二石,也是《尧典》。品字式既已有《尧典》,为什么还要刻呢?或许是因为后来认为品字式不合适,遂废而未用,又从《尧典》开始重新刻。这些都发前人所未发。《校录》所录汉石经,鲁诗有《周南·卷耳》、《商颂·长发》,四十石。《尚书》之《尧典》、《甘誓》、《泰誓》,六石。《周易》之《比》、《小畜》、《杂卦》,二石。《仪礼》之《士昏礼》、《特牲馈食》,十二石。《春秋经》从桓公五年至昭公九年,九石。《公羊传》从桓公十年至宣公十五年,八石。《论语·先进》以下,七石。叙文还记载了不知经名的二十六石。魏石经,品字式二石,三行直下《尧典》三石,《禹贡》二石,《无逸》二石,疑不能定者七石。熹平石经《馈食》章,“予一人贺之”,“贺”今本作“嘉”,郑注:今文嘉作贺。此与今文本合。魏石经,《尧典》“敬授民时”,今本避唐讳改作“人”。此犹存古本之旧。至魏石经石刻,自王国维以后,皆认为《尧典》首二碑为品字式,后则接刻三行直下。得此二残石后,才知道该说不对。这说明此材料的可贵,在于能证明魏石经石刻之原状,不仅是文字的异同而已。

猜你喜欢

  • 周易显指

    四卷。清单铎撰。铎字木斋,山东高密人,乾隆时举人,官至铜梁知县。著有《朱子论易语释要》一卷,《周易答问》三卷及《周易显指》四卷等。此书目的在于阐明义理,其注释简明,多综合前人成说而详列其名。但在引述前

  • 湖州府志前编

    十二卷。清程量纂修。程量,顺治初年任湖州府知府。《湖州府志》顺治六年(1649)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郡县沿革,目为分野、灾祥、城池、疆域。卷二里亩户口,目为风俗、物产。卷三赋税,赋役。卷四山川

  • 太极集注

    一卷。清孙子昶(生卒年不详)撰。子昶号主一,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康熙十八年进士,官垣曲县知县。该书取朱熹之解,分配周敦颐之图,列为十章。分裂太极图原图,各系于下。又分解周敦颐原说,亦分为十章,加

  • 灵枢经

    十二卷。旧题唐王冰(见《黄帝内经素问》)注,宋史崧(生卒年不详)校正、音释,不确。史崧,南宋绍兴间锦官,家中藏书颇丰,曾据家藏旧本整理过《灵枢经》。《灵枢经》,又称《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

  • 发蒙记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之“疋”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

  • 书义断法

    六卷。元陈悦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自题曰邹次,亦不可确知其籍贯。此书说解《尚书》,于经文不作全面说解,仅摘录书中可供命题之文,逐句加以诠释,并标明作文之程式与要领。书首冠以“科场备用”,知此

  • 考工记考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有《汉地理志详释》,已著录。书首有自序,大抵言《考工记》为东周后齐人所作,其说与孙诒让《周礼正义》合,大致不诬。王宗涑有《考工记考辨》,专考车制;是书则赅贯《考工记》全文,但不能

  • 万氏济世良方

    见《万氏家钞济世良方》。

  • 经济文衡

    《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不著辑者姓名。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有杨一清《序》,但称先儒所撰。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朱吾弼《序》,仅称其为董崇相家藏

  • 宝山县续志

    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张允高修,钱淦、袁希涛纂。张允高,字藻翔,直隶丰润人,附生,清宣统四年(1812)知宝山县事。钱淦,字印藉,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三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