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歙县志

歙县志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张佩芳修,刘大櫆等纂。张佩芳(1732-1793),字公路,又字荪圃,号卜山,清山西平定州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历仕歙县、合肥县令,寿州、泗州知州。乾隆三十二年(1767)来任知县。张氏热心地方史志的撰述,修有《黄山志》二卷,撰有《平定州志》十卷、《平定州志考误》一卷、《榆关考》等。其杰作《陆宣公翰苑集注》二十四卷,更为学术界重视。刘大櫆,安徽桐城人,任歙县司训。歙县旧志,自明万历三十七年张涛始创修,其后天启四年戴东旻复纂修,迄于清代,顺治八年、康熙二十九年复两经修辑。知歙县事张佩芳,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馆郡西锦衣里,延刘大櫆主其事,逾年而峻。此志大抵综前四志而互证之,芟芜录实,成二十卷,汇类分门,共分九类,又于各志之下,别分子目,凡六十有二。其异于旧志者:于食货志下,增盐法、茶纲二目;恤政别立一门,而以仓储、院局、蠲赋、赈济、优老、义产等属之;选举志增殊恩一目;人物志删去流寓一目;徙仙释为寺观;并书目于艺文。刘大櫆乃一代文宗,是编体例完备,叙述简括,引据亦称典核,足称佳志。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藏经阁刻本、抄本。②十卷,首一卷,清劳逢源修,沈伯棠等纂。劳逢源,仁和人,进士,清道光二年(1822)来任歙县知县。沈伯棠,浙江德清人。时去乾隆三十六年(1771)张佩芳志,已五十余年。劳逢源来,因于道光四年(1824)创议重修,延沈伯棠主其事,至道光八年而书成。为纲者十,为目者五十有四。此志大抵因循乾隆张佩芳志,间亦有所更改。如旧志列沿革、兵防于建置,参杂不伦,颇乖志体,此则以沿革隶之舆地,以兵防隶之武备,皆较旧志为有体。此志体例不务新奇,而引据亦称详核,且于旧志之失,亦多所厘正。如艺文志专载书籍,而不滥收诗文,又其所引诸书,皆具列原文,标其出典,皆较旧志为有法。此志因延旧志,虽胜于旧志,然于旧志之弊,亦未能尽除。有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

猜你喜欢

  • 化人游

    清丁耀亢(详见《表忠记》)撰。此剧共十出,写作者托言浙中士人何皋访道出游,成连导之入海。上仙如王阳、左慈、李白、杜甫、易牙、陆羽、西施、赵飞燕等人皆来会之,遂为之设宴,递饮射覆,极尽款洽,船行到弱水地

  • 扬子云集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

  • 赤庐札记

    一卷。清代丁泰(生卒年不详)撰。丁泰字履叔,平湖(今浙江省北部)人。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自《周易》到《孟子》仅有二十节,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较为实事求是。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

  • 愚虑录

    五卷。清陈伟(?-1889)撰。陈伟,字耐安,别名愚虑,诸暨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俞樾之弟子。这本书是研究经义时所作的笔记,录自于甲申年(1884)至乙丑年(1889),共六年,每文之下注月日。首

  • 藏春集

    六卷。元刘秉忠(1216-1274)撰。刘秉忠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上人。辅弼忽必烈建立元朝,制定各种制度。据《元史》本传,集本十卷。今明刻本佚其杂文四卷,唯存六卷。

  • 针灸大全

    十卷。明杨继洲(1522-1620)撰。又名《针灸大成》。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氏少年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承继家业,于嘉靖年任侍医,隆庆二

  • 孝经集注述疏

    一卷。答问 一卷。简朝亮(1851-1933)撰。简朝亮字季纪,号竹居,广东顺德人,经学家。著述有《朱先生讲学论》、《尚书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等十余种。此书首有自序,言《孝经答问》系授徒开

  • 海珊诗钞

    十一卷。《补遗》二卷。附《明史杂咏》四卷。清严遂成(1694-?)撰。严遂成,字松瞻,一作松占,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累官云南嵩明知州,因事罢职。以工诗名世,其咏明史

  • 刘子节要

    十四卷。明恽日初(生卒年和事迹不详)编。恽日初号逊庵,武进(今属江苏)人。为刘宗周的门人。刘宗周生平所著有《刘子全书》、《仪礼经传》、《古经学》、《家语考次》、《古易钞义》、《读易图说》、《论语学案》

  • 尚书谊略

    二十八卷,《叙录》一卷。清姚永朴撰。姚永朴字仲实,安徽桐城人。此书只载今文二十八篇,而姚永朴所采录众说,也不分汉、宋,其中,多取自桐城方苞、姚鼐、戴钧衡、吴汝纶、马其昶等人的观点。书中所论,多为泛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