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著有《方诸馆集》若干卷,《方诸馆乐府》二卷,有《题红记》及《男王后》、《倩女离魂》诸剧,该跋亦称骥德卒于天启三年,享年不可考。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为骥德编于万历年间、山阴朱朝鼎所刊、每页下署香雪居三字,盖印朝鼎堂名。骥德自序称西厢流传既久,失其故步,以致不胜句读;以故需弃伪存真,必什证诸,以当佐证。大致取碧筠斋古注十之二,取徐渭新释亦十之二,此外考其书中所引,有万历十六年(1588)朱石津本,有秣陵金藏衡本,有毗陵徐士范本等考校而成此书,用力至勤,其注以正文字者为多,亦释事释意,其卷首所引书目达二百余种。凡校记附每套之后,以备世人采择。唯诸本异文仅在条中举出,未能一一列举,致使人考《西厢记》仍不能据此一书而详知异同,其体例亦未尽善。又其校书过逞己见,以整齐为工,以简洁为雅,以典瞻为上,不免以后来制曲风气衡量古人,又古人倚声,曲本无定谱,曲文变例尚多,骥德急欲划一,不免拘滞。是以书中文字经骥德所定者,往往失之荒诞错误,不可依据。如二折一套赚煞改吓蛮书信为下燕书信,三折三套,改社家为杜家、三折三套将身子乍改为身子诈,王实甫《西厢记》为十七折,以一套一折,骥德改折为套,以四套为一折,其体为文人所无,其形式亦不古不今,殊为臆造,是其于此书用力虽勤,而谬误亦多。今有明万历刊本行于世。

猜你喜欢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经济录

    二卷。明张炼(生卒年不详)撰。张炼,字伯纯,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著有《经济录》、《太乙诗集》等。此书共分上、下二卷,上卷论述捍御西北少数民族之计,皆

  • 原本韩文考异

    十卷。宋朱熹(1130-1200)撰。详见《周易本义》条。《原本韩文考异》其书因《韩集》诸本互有异同,方崧卿所作“举正”,虽参校众本,取其长处,弃其短处。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多所依违牵就。是以复加考订

  • 纪文达公遗集

    十六卷。《诗集》十六卷。清纪昀(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改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京,复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

  • 古文辑选

    六卷。明冯从吾(约1603年前后在世)编。冯从吾,字仲好,陕西长安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元儒考略》。是编所录古文,自春秋、秦、汉以迄宋、元,仅百余篇,自谓皆至精者。然其主旨以近讲学者为主,并不单以文章

  • 孝经古本考

    一卷。清王仁俊(1866-1913)撰。王仁俊字杆郑,号籀许,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官至湖北知府。精于史学及敦煌学。著述有《说文解字考异订》、《白虎通义集校》、《汉书艺文志考证校补》等。是书历考孝经诸

  • 原诗

    四卷。清叶燮(详见《江南星野辨》)撰。是书为论诗之语。分内篇外篇,又各分上下。其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了“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其上卷注源流正变,即诗之历史变迁,以为“源流、本末、正变、盛衰,

  • 逸礼考

    一卷。刘师培撰。刘师培生平详见《礼经旧说》条。《汉书·艺文志》记述:“《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汉兴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据《汉书》所载:《礼》古经五十七卷,(亦即五十七篇)除今文十七篇外

  • 乐山回文四种合刻

    四卷。《补刻》一卷。清王嘉诚(生卒年不详)撰。王嘉诚,字乐山,北京蓬莱宫道士,自号云鹤道人,他少年业儒,喜吟咏,精书画。乐山回文,有《京西名胜》、《房山古迹》、《留台杂咏》、《庐洲秋兴》,四种各一卷,

  • 广说文答问疏证

    八卷。清承培元撰。参见《说文引经证例》。是书乃是增广钱大昕《说文答问》与薛传均《说文答问疏证》之作,广之以补其阙,并自为疏证。是书光绪间有广雅书局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