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幸存录

幸存录

六卷。明夏允彝(?-1645)撰。夏允彝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人),明末江南名士,畿社领袖。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长乐县知县,有廉能,极得人望。与张溥等人的复社通声气,为同志,主持清议,纠弹时政。福王时,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以守制不赴。顺治二年(1645年)夏允彝与陈子龙等组织义师抗清。清兵南下,松江失陷,夏充彝闻社中诸同志等捐躯,乃作绝命词,投水殉难。《幸存录》记述明末重要历史事件及有关人物事迹。原书首记盛衰大势,次辽事、门户、流寇,皆有大略,有杂志,而东夷大略为绝笔,述至崇祯帝亡,遂不复记,全书应为八卷。今传本无辽事大略,流寇无杂志,则已亡二篇。作六卷者,已残缺二篇,其余或分卷不同,或删削有异,唯六卷本较为完善,前有自序。夏允彝撰《幸存录》在乙酉年间(1645年),于明朝“国家之兴衰,贤奸之进退,虏寇之始末,兵食之源流”,“质言之,平言之”。虽为就其所忆而撰,所述难免有失之略者,但能议论持平,并无党争门户之见,其免失之诬者。明季亡国,党争内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东林党人与非东林党人(复社亦多属东林党)不顾敌国外患,既无高瞻远瞩之识,又无和衷共济之意,至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朱希祖甚至认为,列于党争者皆有罪。当时畿社与复社政见不同,虽尝合于复社,但始终保持其独立精神。夏允彝为畿社领袖,颇知党争之害,于此深为痛恨,其意见皆见于《幸存录》中。如谓“东林杂而偏,不尽公忠”,又谓“东林诸贤过激,遂致天下左衽”,于齐、楚、浙三党皆有恕词,有贬词;于马士英亦有恕词,有贬词。又谓“徐石麟、刘忠、侯峒曾、徐汧、黄淳耀殉难于家,不可以其东林也而私诋之”,又如“钱谦益、李建泰,自不得以其东林也而恕之”。在明末党争激烈,门户之见盛行的潮流中,夏允彝是比较实事求是,较为客观地看问题,且能以大局为重,较有政治远见的人。《幸存录》所述人物事件,不为偏欹之见,较为公正,具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其政治见解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因《幸存录》一书对浙党、齐党有恕词,又于马士英稍宽之,故见忌东林,为其所不容。黄宗羲曾指《幸存录》为《不幸存录》,作《存汰录》以辨证之,校正之,因其门户之见太重,故未可信。《幸存录》诸本为后人删改者不少,至使作者之本旨湮没。张鉴《冬青馆甲集》卷六跋云,曾见李清所批抄白本,与所得之本互校,见后人因李批而纂改者颇多,李批亦言曾删其伪谬,则此书世间所流传,大半非原录。全祖望谓此录有二本,其一稍详,疑为足本,另一本或经钱谦益之客为洗雪而削润。海盐朱希祖先生藏有足本,并为之跋,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中亦为之跋。《幸存录》较常见的版本有:海盐朱氏藏抄本,上海涵芬楼藏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明末十家集》本,《明季稗史汇编》本(仅三卷)。

猜你喜欢

  • 古雪斋近稿

    一卷。明朱多颎(约1590年前后在世)撰。朱多颎,字以昭,号斗斋,江西南昌人。朱权后裔。生卒不详。是稿乃颎在万历间,与李维桢、曹学佺等唱和之作。《四库》编者称:其诗修饰风调,流易有余而短于精诣。有浙江

  • 诗异文录

    三卷。清黄位清(详见《诗绪余录》)撰。首有自序,位清既成《诗绪余录》,于毛诗文字之异,录所未及详者,别为此书以辅之。于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外,另采范家相之《三家拾遗》、赵佑之《诗细》、阮元之校勘记

  • 岳武穆王精忠传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易象援古

    无卷数。清申尔宣撰。申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是申尔宣本着他父亲申舒坦之意而撰成。其之所以叫“援古”,是因为想要“援古事以证易理”。大旨认为,程《传》引古释经的有六十余条,朱子《本义》引古释经的也有四

  • 复斋日记

    二卷。明许浩(约1488年前后在世)撰。许浩,字复斋,余姚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桐城县教谕。有《宋史阐幽》等著撰。《复斋日记》是记叙明初以来朝野事迹的笔记小说。书前有自序。书中诸如杨荣料敌、于谦治兵、汪

  • 博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富申修,田士麟纂。富申,长白人,乾隆十八年(1753)任博山县知县。田士麟,山东曹州人,博山县儒学训导。博山,汉属莱芜县,隋属淄川县,金为益都县颜神镇,清雍正时始置博山县,属青州。富申

  • 论语古注择从

    一卷。清俞樾(详见《论语郑义》)撰。樾认为《论语集注》为功令所限,渐迷其本。朱子有全用古注的,有改订旧义的,对的固多,错的也不少。差之毫厘,失之远矣。全用古注,学者不知其所依据,改订旧义又不能辨其是非

  • 填词名解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字稚黄,一名骙,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即能诗,与陆圻、柴绍炳、吴百朋等人相倡和,时称“西泠十子”。著有《声韵丛说》、《思古堂十四种书》等。本书主

  • 野趣有声画

    二卷(原本一卷,后一卷为续编)。元杨公远(1228-?)撰。公远字叔明。歙县(今属安徽)人。“其诗不出宋末江湖之格,盖一时风尚使然,一邱一壑,亦有佳致。”(《四库全书总目》)入元未仕,但有颂扬元德政之

  • 弋阳县志

    ①十卷,清陶耀纂修。陶耀,浙江秀水(今属嘉兴县)人,拔贡出身,康熙年间任弋阳知县。其县志,在明代有万历、崇祯二志,后未再修,至清康熙年间,陶耀开局续修县志时,崇祯志仅搜觅到一本,但篇章虫蚀,字已不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