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子说志

屈子说志

正文六卷。卷首《征录》一卷,末附宋玉《九辩》等。清陈远新(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远新,字日又,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清诸生,此书从乾隆十三年(1748)秋开始撰写,花了近一年时间,在“读《骚》于今三十余年”的基础上,“参合古诂时解,舍其所害,取其所得”,撰成此书(《自序》,)。书前有乾隆十四年(1749)沈澜序和同年作者自序,下为凡例,详细说明此书注释体例、方法、作品排次等问题,后为目录。全书共八卷,卷首一卷,有《史记·屈原列传》、班固论、王逸序(总序一,散序十七)、刘勰《辨骚》。正文六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从《东皇太一》至《山鬼》,以“之一”至“之九”列出,《国殇》、《礼魂》为“附”);卷三《天问》;卷四《卜居》、《惜诵》、《思美人》、《惜往日》、《抽思》;卷五《桔颂》、《悲回风》、《远游》、《招魂》;卷六《涉江》、《哀郢》、《渔父辞》、《怀沙》,附景差《大招》;卷末一卷,宋玉《九辩》,贾谊《吊屈原文》、《鹏鸟赋》;后为校阅姓氏,跋。此书特点:一是着意屈原作品的写作时代,并根据自己考证对屈原作品重新排序,尤其将《九章》拆散,与《远游》、《招魂》、《卜居》、《渔父》相杂,是历代《楚辞》著作所未见。陈氏对此有详细说明,尽管论据不够充分,可聊备一说。特别是将《九章》分散,与其它同类诗篇相杂,可见不囿于旧说,勇于立新的精神。二是对每篇作品按义分章而注,句有解,章有义,篇首再冠以大义,篇末有结语。对屈原每篇诗作分析得深入、细密。三是刻意求深、求新,不肯蹈袭前人之见。如对依彭咸之解,认为未必是效仿其死;认为“女媭”为屈原侍女,不为无见。故姜亮夫先生赞曰:“然不蹈袭一语,皆出心裁”(《楚辞书目五种》)。但此书亦有牵强之处,如认为《九歌·湘君》“为大婚者所祀”,《九歌·湘夫人》,“为求嗣者所祀”,《离骚》中“高辛”“少康”喻秦,“有虞”指韩、赵、魏三国等,实属荒谬之说。版本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慎余堂刊本,姜亮夫藏一残本。

猜你喜欢

  • 庆诞记

    二卷。清张邦伸(生卒年不详)撰。其子怀洵补注。邦伸字云谷,四川汉(今成都)人,官至河南固始知县。怀洵嘉庆举人,官至会理州学正。该书又名《稽古生辰录》,体例略似钱大昕《疑年录》,只记其生,不记其卒。凡帝

  • 史拾载补

    无卷数,明吴宏基撰。宏基字柏持,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史拾载补》选取《史记》八书及《儒林》、《循吏》、《游侠》、《酷吏》、《滑稽》、《日者》、《龟策》、《货殖》、《匈奴》、《西南夷》、《大宛》共

  • 元居集

    九卷。附《哀荣录》一卷。明李春熙(约1613年前后在世)撰。李春熙,字皞如,号泰阶,福建建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著有《尧居集》。是集凡九卷,诗五卷,文四卷

  • 絜斋家塾书抄

    十二卷。宋袁燮(1144-1224)撰。燮字和叔,号絜斋,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淳熙辛丑(1181)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卒谥正献。燮少时以名节自期,任礼部侍郎时,曾与史弥远

  • 徐沟县志

    四卷。清王嘉谟纂修。王嘉谟,字拙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优贡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任知县。仁慈廉静,实政实心,葺学宫,缮城垣,设义学,修社仓,有功于地方。旧志创自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县杨国桢,继之

  • 范太史集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

  • 邹孚如集

    无卷数。明邹观光(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邹观光,字孚如,湖北云梦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寺少卿,未上而卒。著有《邹孚如集》。此集皆杂文,无诗。前无序目,集

  • 春秋集传

    十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本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兼取诸家之说。其说《春秋》,往往因引申太过,而曼衍于经义之外,如讲“元年”则牵连论及改元,再因改元而盛赞明朝十三帝皆不改元等等。类

  • 平定浙东纪略

    一卷。清未著撰人名氏。本书年代断限为: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二十四日,清靖南王耿精忠于福建仙霞岭起兵反清直犯浙江东部始,至康熙十五年十月,耿精忠部将曾养性势穷力蹙,被迫投降,浙东底定为止。书中

  • 性理备要

    十二卷。明王三极(生卒年不详)撰。三极号少墩,仙游(今福建省仙游县)人,仕履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十五年(1587),取《性理大全》,摘其要语,以便诵习,书前仍冠以成祖御制序。内容取舍不精,可能为坊刻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