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注

夏小正注

①四卷。清李聿求(生卒年不详)撰。李聿求,字五峰,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人。诸生,布衣终身,著《后汉书儒林传补》、《桑志》及是书行于世。是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按月书写,先经后传,又次为注;逐节连写,层次分明。书中所取之注,出入经史百家,间加案语,折衷诸说,可谓内容丰富。此书以傅崧卿注本为主,校以朱子《集传》,王应麟《玉海》诸本,又以汉唐诸儒所引之文订正之,相互发明,著其异同得失,颇具见解;然因袭多而创见少,不免拘泥迁就之累。案《夏小正》为纪时之书,而诸家讲星候多异议,李氏注意及此,故录诸说也特详。《夏小正》凡一月数候星者,一在旦,一在昏,乃罗列各月候星之昏旦,而为之证,深得其要领。惟其论十月初昏南门见者,昏也,织女正北乡则旦者,旦也,而于本文注云:“是月初昏见者非南门星,云南门者,谓东并见于卯也”,是则不仅解释欠明,而先后也有矛盾。至于解经,此书务求全通,故不免出之附会,如释“爽死”,因传有“爽也者,犹疏也”之文,取《周礼·天官·疏材》之注,为百草根实可食者,如菱芡榛栗之属,其说虽新,其理则悖,盖望文生训,此种诠释古书之方法,实不足提倡。是书有李氏三种本,嘉庆间虎溪山房刻本。②四卷。清任兆麟(生卒年不详)撰,门人孙世桢等校。任兆麟,字文田,一字心斋,震泽(今江苏吴江)人,任大椿族弟,诸生,举孝廉方正。除是书外,又有《字林考逸补正》、《述记》、《竹居集》。是书刊于嘉庆十年(1805),卷端辑录序说,又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王鸣盛序、张芋、江藩序,王序略言:“北周卢辩注《大戴礼记》二十四篇,余十五篇无注。就中《夏小正》尤为古奥难读,不可无注。卢氏阙焉,震译任生文田,补注是篇,刻以问世,求序于余,余观竟,叹其疏通证明,实事求是,兼采前哲时贤语,皆有裁断。若‘主火出火’一节,旧本错简在九月,文田据汉郑仲师《周礼·司爟》注移在三月。此条之误,卢召弓,戴东原之博且精,亦疏漏未及驳正,今赖文田正之,其善读书如此。至于‘时有见稊始收’一节,据文田以为傅氏本以此错简移在一月,今文田则定在五月,据理推之,稊之收,自当在五月,则亦以文田为是矣。嘻,以文田之善读书,其拾残补缺,订疑考误,为功于经者甚多,兹特吉光片羽耳。”江序略言:“《大戴礼》三十九篇,《夏小正》三十九篇之一,当时《小正》又别行于世,《隋书·经籍志》有《夏小正》一卷。宋政和中,山阴傅崧卿由其外兄关浍得《夏小正》一卷,为之注,以杜预《春秋》例,先列正文,后附传文,月为一篇,厘成四卷。太学任君心斋,集先贤旧说,参以己意,而为之注。治小戴之学,汉有卢植、孙炎,而《大戴》无传矣,任君之功,不在卢孙两家下”。按《夏小正》原为《大戴礼记》中一篇,提出单行,如《礼记》之《大学》《中庸》,《管子》之《弟子职》,《孔丛子》之《小尔雅》。此篇文辞古奥难读,宋元以后治之者寥寥无几,任氏不辞艰巨,注释是篇,且胜于前人,于旧误多有匡正,成绩显著。是书有心斋十种本。

猜你喜欢

  • 律吕新书衍义

    一卷。清吕夏音(生卒年不详)撰。吕夏音字大昭,新昌人,雍正年间举人。是书取材于蔡元定之《律吕新书》,并加以推阐。书中有五说六图,图后又附有论述和歌诀。他论律吕相生的次序,和蔡元定颇有出入。他自诩为发古

  • 云东拾草

    十四卷。《附录》一卷。明韩世能(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韩世能字存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著有《云东拾草》。世能以鉴藏书画名一时,

  • 芳谷集

    三卷。附《校勘记》一卷。元徐明善撰。明善字志友。别号芳谷。生卒年不详。德兴(今属浙江)人。历官隆兴教授,江西儒学提举。曾奉使交趾。陈日烜知其能诗,即请赋。明善即赋五言律诗一首。日烜称其才,遂纳款奉贡。

  • 青溪诗集

    七卷。明徐楚编,李高续辑。徐楚,号青溪,浙江淳安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李高字抑中,云南人。生卒年不详。官至严州府通判。青溪在淳安境,即新安江。徐楚生于此地,因采前人题咏编为一集,成于嘉靖

  • 彭椒岩诗稿

    二十二卷。清彭开祐(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彭开祐,字孝绪,号椒岩,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武冈州知州。此集有《瞻云稿》、《游琴稿》、《一螺稿》各六卷,《

  • 读诗偶记

    二卷。清汪德钺撰。德钺字崇义,一字锐斋,又字三药。安徽怀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进士,官礼部员外郎。有《读经札记》、《读易偶记》、《周易义撰》、《周易杂卦反对互图》、《七经余记》、《女苑》等书。《读诗

  • 孟子辨证

    二卷。清谭沄撰。谭沄,湖南湘潭人。官郴州学正。是书首有沄自序,谓《孟子》一书,“先游齐后适梁”者系《史记》之误;以“魏惠成王为有后元年”者为《竹书纪年》之误;以“齐宣王移下十年”者为《资治通鉴》之误。

  • 诗集传

    ① 二十卷。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十九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熙宁三年(1070)致书王安石,激烈批评新法。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侍郎等职

  • 四书约旨

    十九卷。清任启运撰。任启运详《周易洗心》条。此书是作者就平时与门人讲论之札记加以整理而成,乃为举业而作。书中除阐发义理之外,亦间有考证。

  • 诸史提要

    十五卷。宋钱端礼编撰。端礼字处和,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少以恩荫入仕,官至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等,生平业绩详见《宋史·钱端礼传》。所撰《诸史提要》,乃采摘各史书之精华汇集而成,包括《史记》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