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百家诗选

唐百家诗选

二十卷。旧本题宋王安石(1021-1086)编。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借官谷给农民,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有成效。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由于保守派固执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1074)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著有《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现存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礼新义》残卷,又《老子注》若干条保存于《道藏·彭耜集注》中。此书去取,绝不可解。自宋以来,疑之者不一,曲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为王安石。惟晁公武《读书志》云:《唐百家诗选》二十卷,皇朝宋敏求次道编。次道为三司判官,尝取其家藏唐人一百八家诗,选择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为一编。王介甫观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题曰:欲观唐诗者,观此足矣。世遂以为介甫所纂。其说与诸家特异。案《读书志》作于南宋之初,去安石未远。又晁氏自元祐以来,旧家文献,绪论相承,其言当必有自。邵博《闻见后录》引晁公武之言,谓王荆公与宋次道同为群牧司判官。次道家多唐人诗集,荆公尽即其本,择善者签帖其上,令吏钞之。吏厌书字多,辄移所取长诗签置所不取小诗上。荆公性忽略,不复更视。今世所谓《唐百家诗选》曰荆公定,乃群牧司吏人所定。其说与公武又异。然说之果有,是说,不应公武反不知。考周辉《清波杂志》,亦有是说,与博所记相合。周辉之曾祖与王安石为中表,故周辉持论多左袒王安石。当由王安石之党以此书不惬于公论,造为是说以解之,托其言于说之,博不考而载之。此本为宋乾道中倪仲传所刊。前有仲传序。其书世久不传。清康熙中,河南商丘宋荦始购得残本八卷刻之。既又得其全本,续刻以行,而二十卷之数复完。当时有疑其伪者。阎若璩历引高棅《唐诗品汇》所称以元宗早渡蒲关诗为开卷第一,陈振孙《书录解题》所称非惟不及李、杜、韩三家,即王维、韦应物、元、白、刘、柳、孟郊、张籍皆不及,以证其真。又残本佚去王安石原序,阎若璩以《临川集》所截补之,其文俱载阎若璩《潜邱札记》中。惟今本所录共一千二百六十二首,较晁氏所记多十六首。阎若璩未及置论,或传写读书志者误以六十二为四十六。至王昌龄《出塞诗》,诸本皆作“若使龙城飞将在”,惟此本作“庐城飞将在”,阎若璩引唐平州治卢龙县以证之。然唐三百年,更无一人称卢龙为卢城者,何独昌龄杜撰地名?此恐过尊宋本之失。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宋荦、丘迩求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永宁州志

    清胡朝宾修,高首标纂。胡朝宾,河北钜鹿县人,出身贡士,顺治九年(1652)任永宁州知州。其志在明朝时毁于兵火,不可考究。胡朝宾掌永宁州时,举修志之事,叹旧志无存,虽搜罗散佚,仅得四十五篇。其在书前序中

  • 大学古本

    ① 一卷。大学述 一卷。大学述问 一卷。明许孚远撰。孚远字孟中,号敬庵,明德清(今浙江德清)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有《敬和堂集》。是书首有自序。其说殆近于禅悟,故其释“致知格物”,谓知即明德之

  • 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

    一卷。刘师培撰。此书专门解释《左传》纪时、纪月和纪日的褒贬义例,分二十五项:(1)元年例,(2)春正月书王例,(3)春正月不书王例,(4)空书时月及时月不具例,(5)晦朔例,(6)闰月例,(7)月例,

  • 助字辨略

    五卷。清刘淇撰。刘淇字仲武,号南田,一号龙田,又号卫园,别号南泉山人。确山(今河北确山县)人。因父官山东按察使,故徙家济南。汉军镶白旗人。弟汶,举人,与兄同受知世宗,时有“二难”之目。尚著《周易通说》

  • 疑狱

    见《疑狱集》。

  • 瓯香馆法帖

    四卷。清恽寿平(1633-1690)书,冯宜瑜刻。冯宜瑜生平见《慕义堂梁帖》。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号东园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恽寿平生逢

  • 读书记疑

    十六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生平事迹见《朱子年谱》条。此书主要内容为考订经史,又名《白田草堂续集》。卷一至卷四考订群经,有卷一《周易》,卷二《尚书》,卷三《礼记》、卷四《礼记》、《

  • 集注毛诗

    一卷。梁崔灵恩撰。清马国翰辑。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约生活于510年前后。少笃学,尤精于“三礼”、“三传”。先仕北魏为太常博士,梁天监十三年(514)南归。武帝因推崇其儒术,拜为员外散

  •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义章》原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本书主要内容是:一、教聚,二、义法聚,三、染法聚

  • 诸史拾遗

    五卷,清钱大昕撰。作者详见前条。此书也是在《廿二史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编成,共五卷,《三国志》、《晋书》为一卷,《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南史》、《北史》、《唐书》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