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正义

周易正义

十四卷。王弼、韩康伯注(详见《周易注》)、唐孔颖达(574-648)疏。孔颖达,字仲达,一曰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少聪敏,日诵千余言。隋末举明经,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转给事中,除国子司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加散骑常侍。久之,拜祭酒,后致仕。为唐代硕学鸿儒。尝奉敕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琰、王恭等撰定《五经正义》,主撰《周易正义》。自王弼批驳象数派《易》学,《易》学界两大阵垒冲突日甚。象数派有《周易难王辅嗣义》、《难王弼易义》等著作攻击王弼。“王俭、颜延年以后,此扬彼抑,互诘不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经部·易类一》)。王弼注虽于东晋独尊,但至齐代则推崇郑玄注。梁、陈时王注与郑注并行,隋时王注大行。孔颖达认为:两汉传《易》诸儒“大体更相祖述,非有绝伦。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所以江左诸儒并传其学,河北学者罕能及之”(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所以,他撰《周易正义》时,“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至颖达等奉诏作疏,始专崇王注而众说皆废。故《隋志》易类称郑学寝微,今殆绝矣。”可见,此书对弘扬义理派《易》学,肃清象数迷信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此书初名《周易义赞》,后奉诏更名为《周易正义》。原本十四卷,第一卷为孔氏《八论》,第二卷《乾》,第三卷《坤》,以迄第十卷为《说卦》、《序卦》、《杂卦》。宋人或以《八论》通论《易》义,不在经疏传疏之列,谓止十三卷。宋人又有析为九卷者,盖将孔疏纳入王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韩康伯注《系辞》以下三卷之框架内,故又称《周易兼义》。“兼”者,谓兼并王注、韩注与孔颖达《正义》而言。元、明以来,《兼义》九卷流行,《正义》十四卷、《注疏》十三卷(卷首一卷)流传反稀。《兼义》实后人从王、韩注本合并,与孔书原貌相去甚远。乾隆间《钦定十三经注疏》,黜《兼义》,用《注疏》,殊为有见。《四库总目》从《兼义》本修《提要》,又将九卷之外所附《略例》、《音义》改题卷十,殊为不当。有嘉靖闽刊本,万历北监本,崇祯四年(1613年)毛晋汲古阁刻《十三经注疏》本,乾隆十一年(1746年)殿本,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江西南昌府学刊本,钱遵王校宋本,陈仲鱼宋刊本。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宋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共两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题为《周易注疏》。

猜你喜欢

  • 长水日钞

    一卷。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为陆树声罢归家居以后之作也。书首有自序。序中称“自请谢归,年衰病积,追忆见闻,偶与心会,辄一操翰,汗漫成帖”,将平生所见所闻,随笔札记,成书一卷,近万余言。

  • 思绮堂文集

    十卷。清章藻功(约1711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撰注。章藻功字岂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学,工骈文,以新巧胜。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庶吉士。在官五月,即引疾归,事母终身。是书内容:卷

  • 发墨守疏证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皮锡瑞是清末著名经学家、学者。该书以袁钧辑郑玄《发墨守》为底本,校订袁氏的疏失,并对袁氏失收的予以补证。休例是先列袁氏辑《发墨守》原文,将袁钧的考证文字以小字

  • 读书杂释

    十四卷。清徐鼒撰。鼒字彝舟,安徽六合人,道光乙巳进士,官至福建福宁府知府。是书系作者早年所作。据作者自记《年谱》“戊戌二十九岁”条下:“游扬州,与刘孟瞻(文祺)、念楼(宝楠)、罗茗香(士琳)、陈卓人(

  • 韶舞九成乐补

    一卷。元余载撰。载身世无考,唯据其进书原序,自称三山布衣,前福州路儒学录。又据其门人朱模进《乐通韶舞补略序》,知载为元仁宗天历时人,其字曰大车,以养亲辞官,笃行授徒。是书仅文渊阁书目著录,世无传本,唯

  • 征古堂类稿

    十八卷。明陈文涛(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陈文涛,字涛生,湖北广济(今武穴)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十八卷。论六卷,经解二卷,史议二卷,子略一卷,书序、传记、志林各一卷、诗二卷。前有自序及《征古堂书目

  • 顾亭林年谱补正

    一卷。清常庸撰。庸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与缪荃孙所录顾谱互有详略,然考证详实,或可订正诸谱之误,或可补诸谱之漏。如顾咸建授命,在杭不在吴;江耿橘顺天宛平人,非献县进士;薛案自署衲米,号堆山,不号米堆山

  • 六经三注粹抄

    明许顺义撰。顺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如斋,晋江人。此书无序跋,不知何时所作,根据其版式判断,当是万历以后的坊本。所谓六经,是指《易》、《诗》、《书》、《春秋》、《礼记》、《周礼》六部经书。书名显系杜

  • 娱意录

    十八种十八卷。原题桐西书屋辑存。是书之所以题名“娱意”,旨在手此一编,则可以骋意千古、卧游名区,足以快心意而娱耳目,因此所收书均为记事记游之著作。十八种书为:《梅花草堂笔谈》、《幽梦录》、《钝翁说铃》

  • 春秋朔闰日至考

    三卷。清王韬(1828-1897)撰。王韬字元晦,一字紫铨,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江苏长洲(今吴县)人。秀才出身。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上海英国人办的墨海书馆供职。咸丰十一年(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