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吏学指南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徐元瑞,吴郡(今苏州)人。身世不详。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吏之于官,实非小补。”鉴于“初学之士,妙龄而入,律书要旨,未暇师承,巧诋之风,薰染日著”,故“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编成本书,“期在启蒙”。元代重用吏,显然,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让初入官场的人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于教导之中,有规诫之意,并倡导崇法爱民。本书的内容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术语,共分为九十一类,如“吏称”、“才能”、“政事”、“官称”、“统属”、“法例”、“礼仪”、“狱名”、“听讼”、“服制”、“禁制”等。每类之下有若干术语,共列2109条。每条之下有简明的解释,指出词语的含义,有的再加申说。如“部曲”条称:“此等幼无所归,投身衣服,其主以奴畜之,别无户籍,唯随本主籍贯。若此之类,名为部曲,及其长成,许得通娶良人。”又“亲民官”条称:“临民之官曰亲。盖亲者,爱也。取爱养兆民之意。”就本书撰写宗旨及全书内容而言,亦可称为“元代官吏手册”,或“元代公文用语辞典”。本书原附入《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未单行。《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七收入。因该《全集》是一部叙述家规家训之书,往往被人所忽视,且其性质又与《吏学指南》不相近,因此使《吏学指南》这部有价值的书被埋没了六百余年。《贩书偶记》始单独列出,注明为元刊本。作为《全集》本,有元、明刊本。而单行本,始有1951年日本东京东洋史研究会油印本。后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于1979年4月据油印本改版排印,出版了标点本,并改正了油印本中的许多错误,附有《吏学指南笔划索引》,颇便读者。是为目前最好的版本。另有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点校本。

元徐元端撰。元瑞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未详。书成于成宗大德五年(1301),全称《习吏幼学指南》,书前有作者自序,称“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首冠以历代吏师,终继于恕刻轨范,类成一书,目曰《习吏幼学指南》。”是一部吏学的启蒙读物。内容分“历代吏师类录”和“为政九要”两大部分,集释吏负习用的政治、经济、法律术语共计二千一百零九条,分为九十一类。解释简明帖切,如释“斡脱”为“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等。传世有明刊《启蒙必用事类全集》本和日本、朝鲜刻本等,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猜你喜欢

  • 诵诗楼诗钞

    一卷。清许瑞云撰。许瑞云,生卒年不详,字四娟,江苏金山(今属上海)人。唐天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二年(1850)刊本。书前有杨秉杷的序言,及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自己所作序言,书末有

  • 黄帝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

  • 唐诗画谱

    五卷。明黄凤池撰。黄凤池只知是徽州(今安徽西南一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刊于天启年间。书中取唐人五、六、七言绝句各五十首,绘成图谱,把原诗配于左方。此共三卷。后二卷为花鸟谱,只有画而无诗,乃是黄

  • 读风偶识

    四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清代史学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任知县。治学以经为主,致力于疑古、辨伪、考信。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

  • 词旨畅

    二卷。清胡元仪(生卒年未详)撰。胡元仪生平事迹见《毛诗谱》辞目。本书阐发陆辅之《词旨》之微意,故曰《词旨畅》。因篇幅增多,故析为上下二卷。辅之受学于乐笑翁。元仪以《词源》申证陆说,最为有法,原列属对警

  • 四书解琐言

    四卷。补编 一卷。清方祖范撰。祖范字香宇,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是书首有汤运泰序及祖范自序。大旨在订正集注,旁及元明诸儒,以至近代毛西河、王己山之说,均能确指其失,所诂义理多精核,考核典故也能折衷

  • 陆氏世史钞

    六卷。明陆浚源撰。浚源字号不详,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事迹不详。自称陆贽二十九世孙。该书专记历史上陆姓之人事迹,并作为谱谍,考述世系。采陆氏人名见于正史者,共计120人。各录其史书本传,汇为一编。寓

  • 樊致虚诗集

    四卷。明樊良枢(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樊良枢,字尚植,一号致虚,江西进贤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副使。著有《樊致虚诗集》。是集为良枢诗集,凡四卷:《匡山社集》一卷

  • 西藏见闻录

    二卷,清萧腾麟纂。萧腾麟,字十洲,又字绣夫,江西峡江县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武举,五十七年(1718)会魁,选侍卫,雍正间授河南都司、晋州等镇保宁游击,乾隆二年(1737)驻镇察木多,督理西藏粮

  • 蒿庵类稿

    三十二卷。《续稿》三卷。清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庵,晚年自称蒿隐公,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官至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任安徽巡抚间,上书清廷请用尊主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