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桂集
六卷。明徐墺编。徐墺江苏无锡人。生平履迹不详。是集录其祖徐环父徐允之诗。环字伯枢,元兵部侍郎徐宪之子。洪武间,常以茂才荐,擢上元县主簿,终临桂县丞。所著有《临桂集》。允字邦孝,所著有《水南集》。墺合为一集刊之,统名曰双桂。四库编者认为,朱彝尊《明诗综》搜罗至三千四百余家,而环父子之诗不载一字,可见其诗皆未成家,疑彝尊删之,未必不见。四库已存目。
六卷。明徐墺编。徐墺江苏无锡人。生平履迹不详。是集录其祖徐环父徐允之诗。环字伯枢,元兵部侍郎徐宪之子。洪武间,常以茂才荐,擢上元县主簿,终临桂县丞。所著有《临桂集》。允字邦孝,所著有《水南集》。墺合为一集刊之,统名曰双桂。四库编者认为,朱彝尊《明诗综》搜罗至三千四百余家,而环父子之诗不载一字,可见其诗皆未成家,疑彝尊删之,未必不见。四库已存目。
二十八种,八十二卷 清钱熙祚(详见《守山阁丛书》)编。钱熙祚得张海鹏汇钞残本有二种:一种为《墨海金壶》,一种为《借月山房》。后将两种仿鲍延博《知不足斋丛书》体例,校刊付印。取《抱朴子》语,改《借日山房
二种十七卷。清李宗昉辑。该书所收第一种为清汪志伊编纂之《荒政辑要》九卷,拣选各种古文献中宜古宜今的救荒良法,分门别类,汇辑成书,供后人参考。所收第二种为宋郑克编纂之《折狱龟鉴》八卷,是由明《永乐大典》
十卷。明王伟(?-约1469)撰。王伟,字士英,湖南攸县人。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历官户部主事,累擢兵部右侍郎。其所著尚有《诗学正蒙》,但久已散佚不存。另外其吴琛序刻本《桐山文集》,今亦未见。是
十卷。《附录》一卷。唐杨炯(650-695)撰。杨炯,弘农华阳(今属陕西省)人,文学家,诗人,官至盈川县县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诗与王勃、
一卷。清周清(生卒年未详)撰。周清字木君,荆溪(今江苏宜兴)人。本书收词五十六阕。清思力挚,琢字炼句,骤视之,似学梦窗,察其蹊径,亦不尽从四稿而来。如〔菩萨蛮〕云:“隐隐棹歌声,随流入太清。”〔庆清朝
八卷。明王健撰。王健,字伟纯。浙江永嘉人。永嘉之西山有饮鹤泉,因而取号为鹤泉。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升祠祭仪制二司郎中,参定乐律,升南光禄少卿。卒赠礼部尚书。此集
一卷。清法若真(1613-1696)自撰,法辉祖续编。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山东胶州人,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任编修,典福建乡试,福建参政、安徽按察使等官。工书画,著有《黄山诗留》。此
一卷。清陈树镛撰。陈树镛,广东番禺县人,是道光时的大学问家陈澧的高足弟子。他以班固的《汉书》为底本,旁采群籍,将史料编排整理,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讨论,最后写成本书。书中对汉代官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
八卷。清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宋人研究《庄子》者,曾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将《让王》、《盗跖》、《说剑》、《渔父》等四篇定为伪书。马其昶作《庄子故》据宋人之说而将如上四篇移于末卷而不加注释,又
一卷。明阎秀卿(生卒不详)撰。阎秀卿,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二科志》分“文学”、“狂简”二科,记载同时代名人自杨循吉以下7人,每人都偶录一二事,不作全传,乃名人轶事之类,为同时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