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1701-1754)撰。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又自称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出生于科举世家,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探花,祖父辈也多进士、举人。父亲吴霖起,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江苏赣榆县教谕,为人方正,不慕荣利,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少年聪颖,读书过目能诵。二十三岁时遭父丧,他不善治家,为人豪爽,好善乐施,不久便把家产花光,受到族人的卑视。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家境日益贫困,依靠实文与朋友的周济度日。晚年生活更加贫困,但倔强不屈,四处飘泊,最后客死在扬州。他早年曾热衷于科举,二十岁时考取秀才,后却屡试不第。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他托病不赴,从此抛弃功名富贵,不再应试。他的《儒林外史》就是在此后对科举完全绝了念头时写的。吴敬梓一生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过程,生活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受尽了冷遇,体察到世态的炎凉。他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梁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人的利欲熏心等等,在他著的《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丑恶现象做了揭露。除《儒林外史》外,他还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现在流传的只有四卷,又有《诗说》七卷,已佚。《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它是连缀许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并无一中心人物。表面上写明代,实则是讽刺清代。描写的对象是“儒林”,主要内容是批判各种类型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刻划了周进和范进等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的老举人形象,描写了他们醉心于功名利禄,以至于丧魂落魄,精神失常的种种丑态,并且揭露了那些把八股文视为学问的精华,把科举制度当作道德规范的代表人物的本相,进而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毒害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残酷。《儒林外史》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他在深刻鞭挞社会丑恶的同时,对社会下层的善良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和爱心,描写了一些鄙视功名利禄和科举制度的知识分子,歌颂了那些纯朴高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表现了作者经世济民的进步思想。但他的这一思想是不彻底的,表现在他所塑造的正面人物身上,他们主张用儒家的礼、乐、兵、农来挽救即将崩溃的封建社会,这在整个社会制度没有产生变革的历史条件下,显然是不可能的。《儒林外史》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突出的特色是讽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吴敬梓善于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讽刺描写,他所描绘的人或事,都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一经点化,便觉“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它的结构比较独特,“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语)。小说语言形象、凝炼、犀利、辛辣,描写人物寥寥几笔就能状貌传神,声态并现。《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清的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都可视为它的余脉。《儒林外史》的版本今见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本,五十六回,但末回似为他人伪作。光绪十四年有增补齐省堂本,六十回,后四回亦为他人伪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所增四回“事既不伦,语复猥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了今人张慧剑校注本,这个本子以目前所见的卧闭草堂本为主,并参照其它各本校订的,并且加了一些关于词语、典章制度和官职的注释,是目前流行的比较好的本子。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将第五十六回作附录。

猜你喜欢

  • 六书糠秕

    三卷。清沈道宽(生卒年不详)撰。道宽字栗仲,宛平(今属北京市)人,官湖南桃源知县。是书辨正《玉篇》、《广韵》之谬误,求其无戾于《说文》。上卷曰篇韵类隔,辨析声音之理。中卷曰篇韵正误,考订其援引之谬脱,

  • 郑堂读书记

    七十一卷。清周中孚撰。周中孚(1767-1831),字信之,别号郑堂,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少即好学,遍求诸史艺文志,致力目录校勘,尤重汉唐存佚考证。嘉庆元年(1796)被选为贡生,后屡试不第。客居上

  • 山晓阁诗

    十二卷。清孙琮(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孙琮,字执升,浙江嘉善人,生卒年不详。孙琮读书于山晓阁,故以名书集。本集前有魏坤《序》,称其初集不下千首,其后数十年,复成两集,今此集所存,仅十分之二三。四库

  • 畏庵集

    十卷。明周旋(约1450前后在世)撰。周旋,字中规,别号畏庵,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庶子。著有《畏庵集》。是集凡十卷,其中诗、赋五卷,杂文五

  • 归闲述梦

    一卷。明赵璜撰。璜字廷实,号西峰,安福(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庄敏。该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载作者居官时的事迹。卷首有自序一篇和诗数首,辞彩朴俚。

  • 山海经广注

    十八卷。清吴任臣(详见《十国春秋》)撰。此书是《山海经》的又一注本,较之晋郭璞《山海经》注本,在名物、山川、道里、训诂等方面有所订正,但引据繁琐,枝蔓臃肿,不甚可取。有《四库全书》浙江巡抚采进本。

  • 朝鲜三种

    四卷。清周家禄(生卒年不详)撰。周家禄字彦升,光绪年间诸生。光绪八年(1882),清属国朝鲜发生兵变,清政府派吴长庆率兵入治,周家禄亦随军至朝鲜。归国后撰写刊行《朝鲜三种》,收有《朝鲜世表》一卷、《朝

  • 韫山堂集

    二十四卷。清管世铭(1738-1798)撰。管世铭,江苏武进人,字缄若,又字韫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擢御史。管世铭性刚毅,重气节,为事不避权贵,又常讥切时

  • 小学答问

    一卷。近代章炳麟撰。章氏生平著述,参见《新方言》。章氏自叙云:“近代言小学者众矣,经典相承,多用通假,治《雅》训者,徒以群义比类相从,不悉明其本字。……余以鞅掌之隙,息肩小学,诸生往往相从问字,既为陈

  • 四会县志

    十编首一编末一编,清陈志哲、唐盛松修,吴大猷纂。陈志哲,江西进贤人,进士,光绪十七年(1891)任四会县知县。唐盛松,广西郁林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明永乐间县令颜宾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