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伊尹书

伊尹书

一卷。传说商伊尹(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生卒年不详)辑。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清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道光进士,官至陇州知州,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收佚书五百九十四种。其中道家类有:《伊尹书》、《辛甲书》、《老莱子》、《黔娄子》、《公子牟子》、《田子》、《郑长者书》、《任子道论》、《唐子》、《苏子》、《陆子》、《符子》、《幽求子》、·《孙子》、《少子》、《夷夏论》等各一卷。传说马国翰是取山阴人章宗元未完之稿改序而付刻。所辑《伊尹书》,原题商伊挚撰。伊挚,一说姓伊名挚,字尹。通说伊尹,名伊,尹是官名,今从通说,作伊尹。传说伊尹出身于奴隶,原为有莘氏女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又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汤去世后,历佐卜丙、仲壬三王。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商汤制度,不理国政,被他放逐,几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伊尹死于丁沃时。一说仲仁死后,其侄太甲当立,伊尹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关于伊尹其名号的传说许多,曾有伊挚、阿衡、伊子、依伯、依公、猗衡、太阿、元圣、小臣、小子等。或以官称、或以名称、或以谦称而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伊尹》五十一篇;小说家类著录《伊尹说》二十七篇,其注说:“其语浅薄,似依托也。”《汉书·艺文志》所录《伊尹》及《伊尹说》亡佚已久,马国翰从《逸周书》、《吕氏春秋》、《七略》、《别录》、《尸子》、《说苑》、《齐民要术》等书中辑录十一节,其中有篇目可考的为《四方令》、《本味》、《先己》、《九主》、《区田》等五篇,其余都入杂篇,合为一卷。其所录之文是道家《伊尹》还是小说家《伊尹说》混杂难辨,无从分析,许多内容近似杂家。例如其所录《四方令》载记的是伊尹遵照汤的旨意,令四方诸侯之国以当地所产之物作贡品。其内容多不类道家诸说,而马国翰仍依《汉书》入道家未免失当。后世学者对此书真伪及成书年代聚讼颇多,但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的权谋之士伪托之作。书中所言,多为治国方略、典章制度,又讲道德仁义以正天下等。清代严可均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常引其说。说明此书所谈虽与道家之说相去甚远,但也多有可取之处,更不失为古典要籍。现存清《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猜你喜欢

  • 攀古楼彝器款识

    二卷。清潘祖荫撰。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小字东镛,号郑盦,江苏吴县人。咸丰二年(1852)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潘氏留心金石文字,其所藏见于《攀古楼藏器目》者凡四百五十器

  • 冯安岳集

    十二卷。宋冯山(约1073年前后在世)撰。冯山,初名献能,字允南,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县)人。生卒年不详。嘉祐二年(1057)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官至礼部郎中。冯山与梅尧臣、苏舜钦为同时代

  • 赵恭毅剩稿

    八卷。附《裘萼剩稿》三卷。清赵申乔(1644-1720)撰。赵申乔字松伍,又字慎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商邱知县,官至户部尚书,政绩卓著,卒谥恭毅。本编首奏议,次序记,再次案牍之文

  • 春秋正解体要

    二十一卷。清黄宗杰撰。宗杰,闽中(今福建省)人。该书辑录各家对《春秋》的解说,删烦就简,以存所谓“正解”。有清乾隆壬子(1792)撷云书屋刊本。

  • 抱犊山房集

    六卷。清嵇永仁(1637-1676)撰。嵇永仁,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江苏无锡人。康熙初,为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客。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反清,执范承谟,并胁嵇永仁降,稽永仁不从,

  • 十三经注疏

    四百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编。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圹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编修、山东浙江学政、兵、礼、户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

  • 听蕉馆诗存

    清茹铨撰。茹铨,字少选,山东蓬莱人。仕宦及生卒年皆不详。是书首无序,末有其孙恩松《跋》。是《跋》称“诗九十二首,为先祖通议公游燕赵及滇南、吴中途次所得,又原有《听蕉馆文存》,用以沿之。至于陆东渔、王青

  • 大全集

    十八卷。明高启(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元末遁居上海松江之青邱,自号青邱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至户部侍郎,后为魏观因撰《上梁文》被诛,年仅三十九

  • 论学

    二卷。清代李塨《1657-1733)撰。此书摘录作者与朋友之间答问辨论的内容,来进一步阐发自己“为学”的宗旨,并补充作者所撰《大学辨业》、《圣经学规纂》所“意未尽”的内容。其宗旨仍是“大学”之道,“明

  • 隶书正讹

    二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是编系专辨隶楷形音训诂差误之作。据吴氏自序说:明隆庆间,南都太常卿邢一凤,仿戴侗《六书故》目录,依偏旁考订文字讹谬,撰《同文正要》一书,有资于后学。惜其未能锓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