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介庵词

介庵词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后为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及《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有《介庵词》一卷。据其卷后跋语,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工词,曾赋《谒金门》,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宋高宗赞赏。他的用语精炼,典雅工丽。其他篇词以婉约纤秾取胜。如《虞美人》(断蝉高柳斜阳处)、《清平乐》(桃根桃叶)等。但亦有风格淡雅、委曲之作,如《点绛唇》(憔悴天涯)等。《全宋词》收其词共一百五十七首。本书版本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介庵赵宝文雅词》四卷。《介庵词》另有天一阁藏本及抱经楼藏抄本,皆四卷。《介庵琴趣》六卷,有汲古阁抄本,朱祖谋《彊村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知足斋文集

    六卷。《进呈文稿》二卷。清朱珪(生平籍里见《知足斋诗集》)撰。此文集内容,卷一辑《瑾瑜匿瑕赋》等赋三篇、《福宁府志序》等序二十六篇。卷二辑《唐赠司空梁国公狄文惠公碑》等碑四篇、《重修兰田书院记》等记十

  • 清秘述闻续

    十六卷。清王家相、魏茂林、钱嘉福等撰。王家相,号艺斋,江苏常熟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二十四年由翰林院编修考选江西道御史,官至河南南汝光道。魏茂林,号笛生,福建龙岩直隶州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曾

  • 吟香室诗草

    二卷。《续刻》一卷。清杨蕴辉(生卒年不详)撰。杨蕴辉,字静贞,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在王缙序中题系出名门,为梁溪杨罗裳先生女孙,幼承家学工诗善画。是书有谢章铤、许振祎、廖廷相、潘衍桐、王缙、张百熙之序

  • 内台集

    七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今属河南)人。生平详见《王氏家藏集》(辞目)是集为王廷相诗文集。凡七卷,收入诗二卷,词一卷,杂著一卷,奏疏一卷,杂文二卷。编刻于明嘉靖十五

  • 二十一史论赞

    三十一卷。明沈国元编辑。国元字飞仲,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二十一史论赞》摘录二十一史“论赞”,加以圈点评识。读书有崇祯十年大来堂刻本传世。

  • 寄庐读史记臆说

    五卷,清杨琪光撰。杨琪光,字子琳,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官道员,杨琪光师法归方,意在读史以练文笔,但间或也有笃论,他将读《史记》心得。写成《寄庐读〈史记〉臆说》一书,他主张持论公允,对人、事给予恰当

  • 先秦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有诰此书大例与《群经韵读》同,辑录韵字的古籍自《国语》以下二十四种,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其中《列子》、《家语》等乃魏晋人伪撰;《穆天子传》、《六韬》、《三略》

  • 耻不逮斋文集

    三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清熊纯叔(1836-1879)撰。熊纯叔名其英,以字行,江苏青浦人,以岁贡生选为训导。纯叔卓荦慷慨,闻中州赤地千里,遂与友人集资往赈,卒于河南卫辉赈务局。著述尚有《松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

  • 子华子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约前380一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