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岩诗集

东岩诗集

八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又作良朴),字敦夫,(又一字敬夫),号东岩,江西永丰(今属江西省)人。正统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公元1511年成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嘉靖时,历南京太仆寺少卿。著有《中庸语录》、《东岩集》、《东岩诗集》。四库馆臣议论其文说:“尚朴本讲学之士,不收文章为工,然其言醇正,固亦不乘于大雅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这也说明其文并无多少文学色彩。但他的诗作,却无甚理学气,颇堪讽诵,正如陈田《明诗纪事》所说:“敦夫讲学,得之娄一斋(谅),一斋出之吴康斋,康斋诗入击壤派,殊不耐观,敦夫诗清超可喜。其论诗云:‘汉魏以来,至唐宋诸大家,皆有典则。至陈白沙自出机轴,好为跌宕新奇之语,使人不可追逐,盖本之庄定山(昶),庄定山本之刘静修(因),规模意气绝相类,诗学为之大变,独古选和陶诸作近之’。盖尝究心此事,宜其所作不入击壤一派也”。关于夏尚朴著述的诗文,初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题为《夏东岩文集》六卷,《诗集》六卷。《四库全书》本仅收录了文集六卷,未收录诗集。《四库全书总目》仅收录了诗集八卷。多涉理语,近白沙定山流派。集中《读击壤集》绝句云:“闲中风月吟边见,始信尧夫是我师”。其宗法可知也。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傅而保又重梓之,卷帙与嘉靖刻本有所不同,变为十四卷,另首一卷。这二种刻本,今皆有存本。

猜你喜欢

  • 吕氏春秋补校

    一卷。清茆泮林(生卒年不详)撰。泮林已有《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已著录。泮林著此书的目的,是因为《吕氏春秋》十二纪正文及注,各纪后人改易。同人毕沅所校,只据《礼·月令》,而《朱子经传通解》附注吕本,

  • 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

    二十二种,二十八卷。民国萧一山(1902-1978)辑。萧一山,江苏铜山人,曾于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48年去台湾。著有《清代通史》等。清王朝对太平天国文献大加禁毁,有关太平天国的记载也颠倒黑白、假造

  • 说文读若考

    八卷。近代叶德辉撰。参见《说文段注校三种》。此书将《说文》“读若”之字一一录出,加以考证,以发明古字通假之奥。所谓“读若”,包括“读如”、“读与某同”,是《说文》为字注音的术语。叶氏自序称:“一字之音

  • 蔆湖沈氏丛书

    见《所愿学斋书钞》。

  • 律吕新书衍义

    一卷。清吕夏音(生卒年不详)撰。吕夏音字大昭,新昌人,雍正年间举人。是书取材于蔡元定之《律吕新书》,并加以推阐。书中有五说六图,图后又附有论述和歌诀。他论律吕相生的次序,和蔡元定颇有出入。他自诩为发古

  • 南台旧闻

    十六卷。清黄思璥(1666-1742)撰。黄思璥,字玉圃,自号笃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官至常镇扬通道。著有《南征记程》,已著录。本书乃作者任监察御

  • 满汉合璧帝后全徽

    一卷。是书为抄辑清天命至同治朝,十帝二十一后全谥,卷首并列肇、兴、景、显四代帝后尊谥。书为满汉字合璧书写。按有清一代制度,帝后尊谥,太祖高皇帝以创业垂统,累加至二十四字,孝慈高皇后则十六字,太宗文皇帝

  • 广陵名胜全图

    二册。不著撰人。此书不著时代,按其说考证,应在乾隆皇帝南巡之后。书分上下二册,上册以竹西芳径为顺序,列图二十四幅,下册以高咏楼为顺序,列图二十四幅。全篇共四十八幅图,上页说明,下页为图。所纪康熙、乾隆

  • 骆丞集

    四卷。唐骆宾王(619-687)撰。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文学家,官至礼部,兼东台详正学士,艺文令。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幼年聪颖,七岁即能赋诗,博得神童的美

  • 浙元三会录

    不分卷。明杨守址编。杨守址,字惟立,号碧川。鄞县(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加尚书衔致仕。明成化间,浙江解元同仕于朝者邀为文会,其六元文会始于成化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