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刻三种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年间诸生告吴县令不法,巡抚朱国治巡捕诸生5人,于是金圣叹等人哭于文庙,由此而兴大狱,金圣叹等18人被处死之详情。《觉觉哉笔记》记明清之际掌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有清嘉庆年间白鹿山房刻本。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年间诸生告吴县令不法,巡抚朱国治巡捕诸生5人,于是金圣叹等人哭于文庙,由此而兴大狱,金圣叹等18人被处死之详情。《觉觉哉笔记》记明清之际掌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有清嘉庆年间白鹿山房刻本。
十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平详见《唐诗三昧集》辞目是书原为清代王士祯编辑的十二卷秘本,“未及成书,不精不详”;后由郑
一百一十种,六百五十二卷。清钱熙祚编。钱熙祚字锡之,金山(今江苏镇江)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善长校勘古籍。道光初年,钱熙祚得张海鹏《墨海金壶》残版,并增补五十六种,成此丛书。钱氏因张海鹏所刊抉择
一百卷。《私录》二卷。元吴澄(1249-1333)撰。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宋咸淳间举进士不中,还乡筑草屋讲学,人称草庐先生。入元为官,至翰林学士,以经筵讲官主修《英宗实录》。此集前九十卷
一卷,附一卷。清戴燮元撰。燮元,清末江苏丹徒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该书记其父戴肇辰生平。肇辰,字友梅,历官山东登州、济南、广东廉州、琼州、广州等地知府。任官山东时,曾与捻军作战,保卫登州城;任
八卷。元许谦撰。许谦(1270-1337)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延竑中居东阳八华山讲讲学,从者甚众。师王鲁斋,为朱熹四传弟子。卒谥文懿。《四库全书总目
十六卷。《容斋续笔》十六卷,《容斋三笔》十六卷,《容斋四笔》十六卷,《容斋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南宋洪迈(1123-1202)撰。洪迈字景卢,号容斋,别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代名臣洪皓
二卷。近代尹桐阳(其生平未详)撰。是编卷一论《说文》六书之原始、六书指事之定律、六书象形之定律、六书会意之定律、六书转注之定律、六书假借之定律、《尔雅》为转注书之说明,《说文》转注定律之推广及应用、《
二百零四卷。《目录》四卷。清徐陈谟汇编。清弓翊清补编。徐陈谟,湖北浠水人。弓翊清,河南洛阳人。道光时,二人先后任眉州知州。此书即其任知州时所编刻苏洵、苏轼、苏辙文集四种。以前人所刻三苏文集,或分部另传
十六卷。朝鲜权近(1352-1409)撰。权近,朝鲜高丽末叶李朝初期哲学家,原名权晋,字可远、恩叔,号阳村,安东(今地不详)人,出身贵族,文科及第,王氏高丽期间两次出使中国明朝,力主亲明政策,后因礼部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丞相张居正欲使其子进士及第,求汤显祖助之,被汤显祖拒绝。隐奸陈眉公怀怨汤显祖曾为所辱,而图阻止汤显祖及第。汤显祖遂不应试而归乡,作《还魂记》(即《牡丹亭》)。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