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比饷镇抚司

比饷镇抚司

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设立的对明朝贵戚大臣实行“追赃助饷”的机构。大顺军进京后,大顺政权专设“比饷镇抚司”,由刘宗敏、李过、李牟主持,用暴力逼迫明朝贵族大臣、贪官污吏交出剥削来的金银财宝,充作军饷。李自成提出“各官罪甚者杀之”,“贪鄙多赃者刑之”,规定了镇反和追赃的总原则。比饷镇抚司逮捕了明朝的贵族、官僚、大商人,规定交赃银的数目:尚书以上十万两,京卿锦衣七万两,科道御史五万两,翰林三万或一万两,吏部二万两,部曹数千两,珠玉玩好概不收受。官吏不能如数缴纳,被打死的很多。勋戚处死后,财产没收。追赃结果,共得银七千万两,其中勋戚王侯之家占十分之三,官寺之家占十分之三,文武百官和商贾各占十分之二。

猜你喜欢

  • 定川寨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好水川战役后,西夏继续攻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闰九月,西夏发兵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总管葛怀敏督率诸寨兵抵御。西夏诱宋军主力至定川寨(今宁

  • 练兵处

    清政府为统一军制,编练新军而设置的机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开始改革军制,准备编练新军,淘汰绿营,在京师设立练兵处,以亲王一人总理练兵事务,设会办大臣、襄办大臣、提调各一人协同主持,下设军

  • 蔡五九起义

    元中期江西农民起义。首领蔡五九,江西赣州人。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元仁宗采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之议,在江南地区经理田粮。政府官吏乘机虚张顷亩,冒括田租,敲榨百姓。仅江西信丰一县即拆毁民宅九百处,且

  • 大衍历

    唐代颁行的一部历法。天文学家一行(俗名张遂)制定。在唐代二百九十多年中,历法共改定了八次。唐初,傅仁钧制定的戊寅历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行用。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颁行李淳风制定的麟德历。一

  • 计口授田

    北魏初年一种以人口为依据分配土地的办法。鲜卑族拓跋部在拓跋珪平定中原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部落。拓跋珪平定中原后,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分土定居。拓跋氏统治者又从中原地区及当时的蒙古草

  • 蓝田之战

    战国中期秦败楚的战役。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今陕西、河南两省间的丹江以北)之战,楚军大败后,楚怀王大怒,倾全国兵力再攻秦,战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三十里),楚军大败。韩、魏乘楚败袭击楚

  • 鲁用田赋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军赋制度的改革。《春秋经》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记载,鲁“用田赋”。一般解释为按田亩征收军赋(包括兵甲、车马之类),它表明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得到政府的认可。但一些学者认为“田赋”

  • 东台

    官署名。即门下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东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参见“门下省”。

  • 井田制

    相传我们古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而得名。一部分学者因《孟子》书中提到“助”法以及公田与私田的对立关系,解释井田制是带有劳役地租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另外不少人则认为孟子所说的井田制出

  • 摊丁入亩

    清代的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将部分丁银摊入田粮征收。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人丁数为准,固定税额,以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丁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