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苦”, “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才有可能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流传于内地的是佛教的汉语经典系,流传于西藏和蒙古地区的是藏语经典系,两者都是北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在一些地区也流传小乘佛教。两汉之际,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依附于社会上盛行的黄老神仙术。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依附于玄学。一些上层人物也信仰佛教,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寺建筑、石窟艺术盛极一时。并由微而著地形成寺院经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无法制止佛教日益发展的趋势。隋、唐时代,寺院经济日益雄厚,僧尼众多,佛教经典的翻译由国家主持,质量高而数量多。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自成体系的宗派,法相宗、华严宗、净士宗、天台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相继出现。佛教由依附于道、玄的地位,发展成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寺院经济的扩展,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因而发生了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没收寺院财产,令僧尼还俗的事件。宋代,佛教、儒学、道教三方互相吸收调和。元代统治者特别尊崇喇嘛教。宋、元以后佛教,在统治者扶植下成为官方教化民众的工具。在西藏地区,公元七世纪时,松赞干布受他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信奉了佛教,并依佛经的十戒,制定法律,教育民众。公元十世纪后期,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相互影响,相互斗争,融合成喇嘛教。公元十三世纪时,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地方政权,并将该教传至蒙古地区。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进行改革,创立格鲁派(即黄教),势力逐渐强大,掌握西藏政教大权。佛教的传播,寺院经济的发展,曾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伴随着佛教的宗教活动,也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等领域的文化宝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 联军委员会

    见“广州外人委员会”。

  • 黄册

    明代编造的户口总册。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进行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登记本户籍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分为上、中、下三等。并根据职业规定人户的籍属, 分为军、民、匠、灶四种户籍。民籍中

  • 金都迁汴

    贞祐和议后。成吉思汗暂时撤军北返,但中都(今北京)仍处在蒙古军威胁之下。加以北方汉、契丹等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反金,金朝随时有覆灭的危险。贞祐三年(公元1214年)五月,宣宗遂不顾群臣和中都士民的劝阻与反

  • 四川独立

    四川的保路风潮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但四川脱离清朝统治而独立却较各省为晚,主要是由于四川的革命党人缺乏统一部署、各自为谋和领导不力。首先实现独立的是重庆地区。先是新军排长、同盟会员夏之时于11月5日(

  • 营建长安城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文帝鉴于汉长安城(今陕西西安西北)狭小,即令高颍、宇文恺在原长安东南的龙首山南面平原兴建大兴城。六月动工,十二月基本完成,第二年三月迁入使用。全城由廓城、皇城、宫城构成

  • 秦灭巴蜀

    战国时,巴人分布在今四川东部的嘉陵江和长江沿岸,巴国都城在今重庆;蜀人分布在今四川北部和西部一带,蜀国都城在今成都。秦惠文王为了兼并领土和贪图蜀地物产富饶,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灭了

  • 赤壁之战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曹操统一北方后,为统一全国,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军南下,直指荆州(治今湖北襄阳),刘琮降。曹军于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后,遂占领荆州江北

  • 信州之役

    唐末黄巢义军击败唐军的著名战役。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四月,转战于长江下游地区的黄巢将北渡长江,进攻淮南。时唐诸道行营都统、淮南节度使高骈拥重兵屯驻扬州,与起义军对峙。高骈为阻止农民军北进,派骁将张

  • 英德借款详细章程

    见“英德洋款合同”。

  • 陈宣帝北伐

    陈宣帝收复淮南的军事行动。陈宣帝继位后,北周遣使约请共同伐齐,陈宣帝遂于太建五年(公元573年),以大将吴明彻为北讨都督,率十万大军北伐。吴明彻先后攻占吕梁(今江苏徐州南)和寿阳(今安徽寿县)两个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