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寒食

寒食

【介绍】:

①(全)卢象作。寒食,传统节令名,在清明的前一天。相传春秋时,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曾割其股腕之肉为重耳充饥,并帮助重耳返国为君,即晋文公。文公登基后遍封功臣,竟忘了封子推,子推怨恨,乃作《龙蛇之歌》,隐居绵山。文公悔悟,遣使求之,子推坚辞不出,文公令放火烧山逼其出仕,子推竟抱树被焚而死。人们同情介子推之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卢象于安史乱中为叛军所获,被迫受伪职,乱后因此而遭贬,心中郁积难平,乃借古人酒杯,以浇自己之垒块,赋此诗以泄其怨愤之情。②(全)孟云卿作。寒食,节令名。此诗前二句将二月江南繁花满枝的美丽景色与羁旅他乡的窘迫境遇相对比,见出悲苦难堪之情。后二句更由习俗之寒食禁火,联想到贫居之往往断炊,揭示出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悲剧气氛,其中寄寓着深切的不平。诗借题发挥,构思巧妙,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因而成为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贺裳评曰:“孟《寒食》诗最佳,‘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正可与韩翃诗参看。”(《载酒园诗话又编》)③(全)韩翃作。一作《寒食日即事》。寒食,节令名。此诗描绘寒食节景象,首二句写寒食之日花满长安、柳枝低拂的动人春色,以“无处不”的双重否定句式,渲染出整个长安的热闹繁华。三四句按时序写至暮色苍茫时,宫中宦者骑马传烛,皇上以榆柳之火赐于近臣。“五侯”二字寓意深切,当喻指恃宠弄权的宦官。吴乔曰:“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围炉诗话》卷一)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当时驾部郎中知制诰缺额,中书省提请御批。德宗提笔曰:“与韩翃。”但因这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再以二人同进,德宗亲书《寒食》诗,批曰:“与此韩翃。”可见,韩翃此诗当时即有盛名。

猜你喜欢

  •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介绍】:苏頲作。安乐公主,中宗最幼女。豪门夜宴,极尽奢华,若著力铺陈,未免繁缛之嫌,故作者以天上之景映衬人间华观,两两比照,能得笔简意浓之趣。前人但以“高华秀赡”视之,失之偏颇。

  • 西江

    ①江名。珠江干流,古称郁水,在今广东省西部。张籍《野老歌》:“西江估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常食肉。”②唐人称长江中上游。元稹《相忆泪》:“西江流水到江州,闻道分成九道流。”③湖北天门河的别称。唐赵璘《因话

  • 沈栖远

    【介绍】:字子鸾。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咸通中进士及第。历侍御史、右司员外郎等。自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天祐元年(904)因病出守。以太子宾客致仕。后梁时征为户部侍郎。《新唐书·艺

  • 鲍叔

    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大夫。以善知人和笃于友谊称于世,尝竭力荐好友管仲为相,以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事见《史记·管晏列传》。后世因以“鲍叔”为称美知己好友情深谊重之典。高适《宋中遇陈二》:“常忝鲍叔义,所期王

  • 隔绛纱

    汉武帝妃李夫人死后,帝思念不已,令方士招致其魂,方士言不得近视,只得隔帷帐相见。帝愈益悲戚。见《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后用作咏后妃去世之典。窦叔向《贞懿皇后挽歌三首》之二:“纵有迎仙术,终悲隔绛纱。”

  • 牧竖闲谈

    笔记。五代耿焕撰。焕自号玉垒山(在今四川都江堰)闲吟牧竖,书名源此。《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此书,无卷数。《宋史·艺文志》作三卷。今已残。此书多记蜀中奇器异物、趣事轶闻,如言蜀中除薛涛松花纸外,

  • 诸朝彦过顾况宅赋诗

    合集。包佶、刘太真等撰。佚名编。贞元四、五年(788、789)间,顾况寓居长安宣平里,包佶、刘太真等过访相聚,因赋六言诗以纪念。翌日,属文之士又翕然和之。此书当是集录诸人所赋诗为一编。今刘太真诗已佚,

  • 文苑英华

    总集。宋李昉等编。一千卷。“宋四大书”之一。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九月,李昉、扈蒙、吕蒙正、徐铉、宋白、杨徽之等二十多人奉敕编纂,苏易简、王祐、范杲、宋湜等续修。雍熙三年(986)十二月成书,上

  • 唐诗课本

    清冯匏庵编。匏庵,约生活于清乾隆年间。《唐诗课本》,不分卷。选录唐人各体诗300余首,所收多传诵名篇,为当时课塾所用。无笺注、评点。前有冯氏自序1篇。有手抄本。

  • 苏涣

    【生卒】:?—775【介绍】:行大,蜀(今四川)人。少年为盗,人呼“白跖”。后改过读书,广德二年(764)中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后为潭州刺史从事。其时曾与杜甫交游,杜甫《入衡州》诗尝称其诗才。潭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