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诗歌在节奏上每两个音为一顿,我们称为一节,这样五言诗便有两个双音的节和最末一字独成的单音的节,七言诗便有三个双音的节和最末一字独成的单音的节。我们把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二字称顶节;五言诗每句的第一、
【介绍】:天宝六载(747)进士,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间在浙东节度使幕府,与鲍防、严维等联唱。《全唐诗》存诗2首,所预联句诗2首。
选集。佚名编。此书专选七言绝句,收中晚唐八家诗一百首,皆非大家名家。武元衡诗收录最多。无笺注、评点。有刻本。
【介绍】:五代文学家、画家。字浩然。河内沁水(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后梁时,避乱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通经史,能文章,尤以画著名。《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笔法记》一卷。该书今传,但是否原作,
(—pǐ)即太宰嚭。本名伯嚭,春秋楚人。楚诛伯嚭祖伯州犁,嚭奔吴,为大夫,后为太宰,故称。崔道融《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卞孝萱、卞敏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为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全书共有十章,前五章对刘禹锡的氏族、籍贯、出生地、家世、学习、科名、官职、交游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永贞革新”的
作诗方式。亦称“唱酬”、“赓和”,作诗与他人酬答,谓之唱和。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稹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唱和。”写作唱和诗,古已有之,中唐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更多唱和之
语出《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用以指隐居生活。白居易《送王处士》:“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介绍】:白居易作。这是一首描写唐代歌唱艺术的五绝。一、二句用乐声喻歌声。“紧”对“敲”,“清”对“玉”,“圆”对“转”;“清”对“深”,“紧”对“圆”,“敲”对“转”,“玉”对“簧”,有句中对,有对
见“青毡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