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长沙武陵蛮起义

长沙武陵蛮起义

东汉永寿延熹年间长沙武陵地区各族人民的起义。永寿三年(157),首领(渠帅)卜阳、潘鸿、胡兰等,自称“将军”,聚众举兵。※长沙蛮攻益阳(今湖南益阳),屯聚兵力,众至2万余。延熹三年(160),攻郡界,杀官吏。零陵蛮入长沙;※武陵蛮6千余人攻江陵。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宗李肃等逃匿,遂据荆南地。五年,长沙、零陵义众入桂阳(今湖南郴县)、苍梧、南海、交趾,苍梧与交趾两郡守宗逃遁,陷二郡。桓帝派荆州刺史度尚、车骑将军冯绲征讨至。冯绲至长沙,破武陵蛮。卜阳、潘鸿等退守山谷。度尚入南海,破三屯,谋取义军阵地。八年,荆州兵朱盖与桂阳人胡兰3千余人攻桂阳,烧郡县,太守任胤弃城走。义军众至数万,转攻零陵。度尚以步骑及郡兵数万进讨,杀胡兰,余众走苍梧,起义遂平。

猜你喜欢

  • 白崖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大历七年(772),阁罗凤在勃弄川筑白崖城,设睑,故又称勃弄睑。樊绰《云南志》载:“城高十丈,四面皆引水环流,惟开南北两门……城北门外有慈竹丛,大如人胫,高百余

  • 吉金铃

    见“圣佑庙”(650页)。

  • 都里镇

    古地名。故址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西南老铁山东。是唐与渤海水路来往必经之地。

  • 塞维列碑

    古突厥文碑铭。1969年苏联学者在蒙古西南部接近我国甘肃的塞维列地方发现,故名。碑文以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写成。各7行,但破损特甚。因在粟特语部分见有“君主”一语,在古突厥语部分见有“英义药逻葛”等词,

  • 卑陆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乾当国(今新疆阜康县山谷地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227,口1300余,兵42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译长各1人。宣帝神爵三年(前5

  • 卜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其地在今青海贵德境。永乐六年(1408),首领锁南监藏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宣德十年(1435),其地荒歉,西宁卫发官仓给与谷种。后,依明例屡入朝贡马以获取回赐。

  • 小圈头

    旧时裕固族牧区为部落头目服务的差役。一人至数人。由※头目指派、或由交不起“茶马”(官税)的贫苦牧民轮流担任。任期1至3年,多达5、6年,乃至十几年。被迫为头目服役:催收官马、官羊,执行惩打任务,送信、

  • 蒙古概况与内蒙古自治运动

    书名。方范九撰。分上下编。上编述蒙古概况,分7章,包括蒙古的历史、地理、社会、盟旗制度,以及管理蒙古的行政机构。下编述内蒙古自治运动,分9章,叙述自治运动的起因、酝酿和发展,以及国民党对蒙政方案及其处

  • 沙钵略

    见“始波罗”(1550页)。

  • 番社采风图考

    清台湾高山族风土志名。六十七(即六居鲁)撰。作者乾隆时为朝议大夫,官户科给事中。乾隆九年(1744)三月曾奉命赴台湾巡视,留任2年。其间搜集大量有关台湾“番社”风土人情及物产等资料编写成此书。共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