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锦语

锦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地莪乡和播尧乡的十多个自然村中。使用人约有二三千人,他们大都兼通汉语、布依语或莫语。地莪乡更方村的锦语有35个单辅音声母和数量相当多的唇化、腭化声母。各类声母都有舌尖部位和舌面部位的对立;清塞音除喉塞音外,都有送气的和不送气的对立;鼻音和边音都有清浊的对立(播尧锦语的清鼻音均已浊化);舌面擦音j还有带先喉塞的,清的和浊的对立v和w是对立的音位;浊塞音只有前面都带轻微先喉塞音的一套,而播尧锦语仍保留?b、?d和b、d的对立(播尧的b、d与水语和毛南语的mb、nd对应,只出现于单数调中,它们跟原始侗台语的浊塞音声母?b?d不同,古?b?d声母的词,均已清化念双数调),播尧b、d,古声母的词,在更方已跟?b、?d声母混同。更方锦语有i、e、a、o、u、ə、щ七个元音,作单元音韵母时,所有元音都是长的,带韵尾时,a、i、u有长短的对立;有—i、—u、—щ、—m、—n、—、—p、—t、—k九个韵尾,结合成73个韵母,播尧锦语韵母略少;有6个舒声调和3个促声调。锦语的词以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几乎每个音节都有词汇意义。词类没有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它的主要语序是svo,除表示数量的定语放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外,其他定语多放在主语、宾语的后面,同时有几个修饰成份时,指示词都放在最后面;状语多在谓语后面,补语都在谓语后面,既有宾语又有补语时,补语有些在宾语前面,有些在宾语后面。

猜你喜欢

  • 故姑

    见“固姑冠”(1431页)。

  • 马哈木

    ?—1416明代初期瓦剌族首领。15世纪初,与太平、把秃孛罗分领瓦剌诸部,屡与东蒙古鬼力赤、阿鲁台等作战,争取对整个蒙古的统治权。永乐六年(1408),遣使至明廷贡马,并“请印信封爵”。次年,受明封为

  • 祭谷娘

    德昂族对传说中稻谷的女性保护神——谷娘的祭祀活动。祭祀分三个时节进行。春播前,全村共择一吉日,宰杀鸡、猪、牛,人们着盛装,携炊具、大米、粑粑,敲起铓锣和象脚鼓到地里,请佛爷、长老念经,祈求来年谷物丰收

  • 蒲速宛

    ①见“耶律棠古”(1322页)。 ②见“蒲速��”(2319页)。

  • 撒里畏吾

    古族名。始见于元初文献。亦称撒里畏兀、馺里畏吾、萨里辉和尔;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儿、西喇古儿黄番等。“畏吾”、“辉和尔”、“畏兀儿”、“伟古儿”即“回纥”、“回鹘”之对音。“撒里”一说为地名“

  • 苏温

    过去云南景颇族地区村寨头人称谓。最早具有长老性质,村寨内较大的姓氏通常都有一人,由同姓人众推举能联系群众,具有处理公共事务能力者担任,但须经山官认可,由山官赠刀一把,表示授权管理寨内事务。其职责是协助

  • 刘粲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国君。字士光。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刘聪子。自幼兼习文武。光兴元年(310),父即位,封河内王、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兵4万攻晋洛阳,掠梁、陈、汝、颍,

  • 永乐大典

    书名。中国著名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明姚广孝、解缙等人奉敕修纂。22877卷,目录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3亿7千万字。永乐三年(1405)起纂,六年(1408)冬成书。此书整部、整篇或整段辑入中

  • 他汗可汗

    一作“佗汗可汗”,即“伏图”(596页)。

  • 巴安

    旧县名。即今巴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金沙江东。古为白狼国地。唐宋时为吐蕃所据,元、明两代为乌思藏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内附,雍正七年(1729)设正副宣抚司、粮台及都司、千总各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