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铁穆耳

铁穆耳

1265—1307

元朝第二代皇帝。又译铁木耳。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太子第三子。蒙古语尊称完泽笃皇帝。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世祖征叛王乃颜有功。翌年,受命抚军讨乃颜党合丹、火鲁火孙,迫合丹败亡高丽。三十年(1293),受皇太子宝,抚军北边。次年,世祖死,与长兄晋王甘麻剌发生汗位之争,在权臣伯颜、玉者帖木儿等拥戴下,即汗位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大德三年(1299),命侄海山出镇漠北,讨叛王海都、笃哇。五年(1301),大败叛军,迫海都走死。七年(1303),笃哇归降,漠西北乱平,结束了延续40余年的皇室内战。重振大汗在诸汗国中的宗主地位。在位期间,守世祖成法,世称“平允”。停止对外战争,采取措施支助农桑,减免租赋,罢冗官,限制诸王豪权掠夺民田,缓和了社会矛盾,基本上保持了守成局面。但因横费不节,滥赏权贵,致使国库空虚,“岁入之数,不支半岁”(《元史》卷20),动支钞本。妄自兴师镇压八百媳妇国,加重西南地区人民负担,激起蛇节等起义。晚年长期患病,委政于卜鲁罕皇后及大臣,“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壶,外则委于宰臣”(《元史》卷21),纲纪渐坏,政局趋衰。武宗即位后,追谥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

猜你喜欢

  • 四军罗苴子

    见“罗苴子”(1416页)。

  • 喀尔喀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明人异译作“罕哈”。属※左翼三万户,下属12鄂托克。分布于罕哈河(今哈勒哈河)流域,因河得名。正德五年(1510),助达延汗征服右翼三万户,统一蒙古。不久,※内五鄂托克喀尔喀被

  • 隆务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

  • 锵清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居穷结地区。家族名称得自其在该地的世袭庄园名。全称扎西康赛,亦称哲康。早在五世达赖喇嘛时代,此家族已有人担任僧官。有僧人阿旺钦若曾为五世达赖自传提供资料。康熙二十六年(16

  • 洛纳山口

    为清代西藏与哲孟雄(锡金)分界处。又作罗那克山。乾隆时设有鄂博。

  • 塔海

    元朝大臣。哈刺鲁氏。奥鲁总管※铁迈赤孙,兵马尚书※虎都铁木禄侄。初隶土土哈部下,充哈刺赤。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世祖平定诸王乃颜之乱。二十六年,充博儿赤(司膳)。成宗大德四年(1300),任中书

  • 达鲁古

    见“达卢骨部”(731页)。

  • 上都驿

    元代蒙古地区重要驿站之一。设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原名开平,中统元年(1260),世祖忽必烈在此称汗,四年(1263),改名上都,有元一代,为诸帝夏季驻地,每岁巡幸至此。与大都(今北京)并称“两

  • 蒙格

    ①见“蒙哥”(2324页)。 ②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家支大会。彝语音译,意为“大会”。讨论家支成员被杀,财物、土地被抢夺、婚姻纠纷等事端的对策,及是否打冤家。如系决定冤家械斗的大会,除诺伙家支成员

  • 哈尔芬卫

    见“哈儿分卫”(16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