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西部。向属西藏地方达巴宗管辖。为西藏地方一个边防要地和交通孔道。达巴宗政府每年派人驻守。守卡人员除守卫边境外,还负责对过往商旅、羊群进行登记、检查、收税及排解纠纷、维持治安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所设。《满洲源流考》作呼济河卫,并说清代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300里有呼济河。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即《隋书》、《新唐书》石国,唐代又作柘支、柘折、赭时,《经行记》作赭支。《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察赤,《明史》称达失干,《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作塔什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共
甘肃省方志。清黄文炜、沈青崖编撰,15册,附庙碑、酒泉书院碑记、酒泉碑记、义冢碑记。乾隆二年(1737)刊印,二十七年(1762)重修。册1为天文分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城池、所属城堡;册2为山川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喀尔诺特氏。世居察哈尔地方。原系察哈尔汗之宰桑。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败亡后,率众430人来归,授一等梅勒章京世职。崇德六年(1641),随清军围明锦州,败明经略洪
书名。清孙士毅撰。是书有刊本未传,道光《云南通志》多引之,然不完备。《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著录是书载:“孙士毅从经略傅恒征缅时所记,乾隆三十五年成书”。然于《武备志》又疑是书未必为孙所作。书记茂隆吴
见“耶律善哥”(1322页)。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新唐书》接窟说部后称,“稍东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史界对“稍东南”指从黑水部还是窟说部理解不一,所在今有众说,一说约在今库页岛东南部,一说在库页岛南部和锡赫
著名白文石碑。全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因以白族“七七七五”式“山花体”写成,故名。立于明代景泰元年(1450),原镶嵌于云南大理喜洲圣源寺观音殿壁柱间,现存大理文化馆。质系大理石,碑高110厘米,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阿细或阿西。“阿细”原为部落首领,勇敢善战,因反抗明朝统治,被俘牺牲,本支遂以其名为部落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路南、丘北、罗平、武定、泸西、华宁等县及昆明市。有著名歌舞阿细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