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桑希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又称嘉楚桑希,意为“汉人少年桑希”。汉族。后赐跋氏族称。驻吐蕃之唐使贾珠嘎堪之子。曾奉赞普命使唐取佛经,于长安面见唐皇,取回佛经千部,并赴五台山观看寺院建造程式,为赤松德赞兴佛、建寺做准备。赤松德赞继位后,任副官,与跋塞囊等30余人再度赴唐迎请汉地僧人赴吐蕃传法,获唐皇所赐纸张100秤。因大臣马祥反佛,赤松德赞年幼,遂将佛经埋藏于桑耶附近的秦浦山中,后成为赤松德赞兴佛时刊用的重要佛典。为发展佛教,还奉命赴阿里取宝。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又称嘉楚桑希,意为“汉人少年桑希”。汉族。后赐跋氏族称。驻吐蕃之唐使贾珠嘎堪之子。曾奉赞普命使唐取佛经,于长安面见唐皇,取回佛经千部,并赴五台山观看寺院建造程式,为赤松德赞兴佛、建寺做准备。赤松德赞继位后,任副官,与跋塞囊等30余人再度赴唐迎请汉地僧人赴吐蕃传法,获唐皇所赐纸张100秤。因大臣马祥反佛,赤松德赞年幼,遂将佛经埋藏于桑耶附近的秦浦山中,后成为赤松德赞兴佛时刊用的重要佛典。为发展佛教,还奉命赴阿里取宝。
描写壮族风情的古体诗。一首五言四十句。唐白居易(772—846)撰。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郢(今陕西渭南)人。内容描述邕州黄峒蛮(今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先民)的风土人情,如地理位置、土民与峒主的装束
黑水靺鞨最大部落首领、黑水州都督府首任都督。原姓名佚(一说即倪属利稽)。靺鞨黑水部经过发展和兼并近旁小部,至唐代,下又分16部,并改称黑水靺鞨。唐开元十年(722),勃利部首领倪属利稽朝唐,唐以其所统
藏语音译,职官名。旧时藏族对地方政府或其他封建领主派往农村催收实物地租者的称呼。
唐初吐谷浑之一部。唐贞观九年(635),唐廷遣李靖等率军击败吐谷浑,西路军进逼且末一带(塔里木盆地东南),吐谷浑王※伏允及其次子退走于阗,转迁鄯善,以鄯善为中心,成为西部吐谷浑,后附于吐蕃。参见“吐谷
见“宗”(1523页)。
元朝大臣。蒙古克烈部人,土别燕氏。都元帅※土薛之子。初侍忽必烈于潜邸,任宿卫,为博尔赤(司膳)。世祖中统二年(1261),随汗征叛王阿里不哥,掌右翼,大败叛军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南部)。四
见“完颜元宜”(1149页)。
见“喀什噶尔”(2205页)。
又作“转生”、“化身”。喇嘛教首领的继承制度。本于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之说,上自达赖、班禅,下至呼图克图等,皆能不昧本性,身死后,寄胎转生,复接其前身之职位。始于噶玛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
官名。又作相温、详温、襄昆、桑昆、想昆。始于契丹,沿行于金元。即突厥语“沙衮”,源于汉语“将军”。《辽史·国语解》:“详稳,诸官府监治长官。”辽代广设其官:北面朝官之北南大王院下有北南详稳司,掌部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