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草塘安抚司

草塘安抚司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置。隶四川播州宣慰使司。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北。宣德七年(1432),所属谷撒等41寨少数民族举众反明,为总兵陈怀征服。景泰三年(1452),臻、剖、五坌等地苗民与草塘、江渡苗民黄龙、韦保联合起义,后被王来等镇压。万历三十一年(1603)废。其地有苗、布依等族居住。

猜你喜欢

  • 慕州

    渤海王国置。为安远府所辖4州之一,领慕化、崇平2县。辽灭渤海后,废2县,迁其民于今吉林省靖宁县南、浑江市北一带地区,仍以原州名置州,隶渌州。

  • 慕容明墓志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刻制。1927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县南60里青嘴喇嘛湾。原存武威文庙。石方1尺4寸,志文19行,行23字。志盖有2寸正楷“大唐故代乐王上柱国慕容明墓志之铭”1

  • 马齐

    1652—173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户部尚书未斯翰次子。康熙初年,由荫生授工部员外郎。二十一年(1682),迁工部郎中,监督芜湖关,以税银溢额升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山西布政使,擢山西巡

  • 嘉靖广西通志

    书名。明代广西地方志书。60卷。明林富(字省吾,福建莆田人,汉族)修,黄佐(字才伯,广东香山人,汉族)纂。成书于嘉靖十年(1531)。内分图经、表、志、传、外志等门类。今存广西通志之最早者。每门类均大

  • 签军

    金元时期的征兵制度。“签”亦作“佥”。凡汉军,有事则签取于民,事已则或亦放免。每遇战争或边事,民家丁男,凡强壮者,尽取无遗,曾激起人民强烈反抗。元光(1222—1223)末,备潼关黄河,又签军,诸使者

  • 成都鼓楼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位于四川成都市内鼓楼南街。坐西向东。据说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一说始建于清初。大殿门前上方,悬挂雍正十二年(1734)清果亲王题写的“世守良规”匾额。亭上亦有雍正年间匾额

  • 耿涑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名。至正七年(1347)正月,以阅老丫等蛮归降,立老丫耿涑路军民总管府。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县北整董。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

  • 寨棱策臣

    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克勒尔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六年(1632),后金征察哈尔时,率80户至哈屯河岸。崇德元年(1636),受太宗使者招,渡河归清,授三等昂邦章京世职。寻任户部侍郎。顺治元年(

  • 赤窟

    见“赤驹”(1011页)。

  • 银角

    苗族妇女头饰。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银制,形似水牛角,中空,重达2斤,外刻双龙抢宝。上雕花纹,通常戴在帽子上,并与银牌等饰物配用。角尖上有时缀有几撮羽毛。一般在盛大节日或婚嫁时戴之。相传采用牛角形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