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拳

苗拳

苗族传统武术。历史上曾用于军事战斗,今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男女自古习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祭祀词中言,始于蚩尤,亦有“张祖先师”传授之说。与南拳、北拳相比,其手法、桩步及套路多具独特之处,自成一个流派。拳术名目繁多,多有苗语名称。按汉称有七十二手拳术、三十六手拳术、十八大手拳术、九大手拳术、三大手拳术、神拳十二套等。以神拳十二套为例,又分八合拳、四门拳、闭四门、开四门、六同拳、六合拳、十扣拳、二合拳、九滚十八踢、八虎窜幽州、哪叱闹海、罗汉拜灯等,其中有些源自汉族武术套路。言“三十六攻,七十二防”,技击手法防多于攻、先防后攻或防中有攻,功力上讲究粘功,多用滑手、滚手,以致敌穴道创伤和反关节创伤。并注重内功操练,即“暗功”,把点穴,反关节与格斗的基本技能互相结合。攻防手法有“两防一攻三变五合”,意在变化中出奇制胜。桩步动作严密,活动面小。善用七字步(又称赶步,进退踩“品”字形。使用器械有单刀、双刀、尺、锏、钯、叉、流星、神砂、神鞭、棍等。拳型古朴、刚健。

猜你喜欢

  • 拖雷

    ?—1232或1233蒙古国宗王。又译图类。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之父。尊称“也客那颜”或“兀鲁黑那颜”,意为“大官人”。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分封时,得民户5千。英武有

  • 吃新节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尝新节、敬新谷、吃卯或吃丑节。秋收农忙到来之前的一次群众性娱乐活动。源于祭祀祖先和预祝丰收。一说纪念一位苗族青年雄当,他为保护稻禾顺利成熟而献出生命,故用新谷煮成饭祭祀他。每年夏历六

  • 罗·黄金史

    即罗卜藏丹津所著《蒙古黄金史》(2341页)。

  • 率宾故地

    勿吉(靺鞨)族率宾部所居之地。“率宾”之地,始见于《新唐书·渤海传》,言以其地置率宾府。《辽史》称古有率宾国,当为勿吉(靺鞨)族诸部之一。“率宾”本水名,即发源于今黑龙江省东南部太平岭和吉林省东北部盘

  • 窝集后卫

    见“兀者后卫”(1111页)。

  • 郑境

    清代画家。字恒人,安徽怀宁人。回族。清末人。工画,擅墨笔花卉,以画蟹驰名。书法亦精。

  • 阔普通武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他塔拉氏。字甫。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二十二年(1896),由詹事迁内阁学士,逾2年,迁礼部左侍郎。支持戊戌变法运动,进呈康有为拟定之《请定立宪开国会》奏折,又上书请设

  • 北陵

    见“昭陵”(1647页)。

  • 毡的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月祖伯位下。成吉思汗西征,命长子术赤往攻毡的。遗址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克孜尔奥尔达(彼洛夫斯克)东南约29公里处。

  • 犯屯

    清代遣往新疆犯人之屯田。又称遣屯。乾隆二十一年(1756),首置于哈密塔勒纳沁。后巴里坤、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乌苏、精河、伊犁等地亦相继创设。遣犯每人授田12亩,官府按兵屯之半发给牛具、种籽。每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