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粤风

粤风

书名。瑶、壮、汉族民歌辑注。4卷。清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汉族)撰。为作者在粤西浔州(治今广西桂平县)督学时,闻浔江摸鱼歌受感动而采集之,后又收纳前任浔州推官吴淇所辑《粤风续九》部分内容,总勒而成。卷1辑“粤歌”(当地汉族民歌)29题共49首,附录“蛋歌”(指水上居民的民歌)3首,“沐浴歌”1首;卷2辑“徭歌”(瑶族民歌) 20首,又“徭人”“布刀歌”1首;卷3辑“俍歌”(壮族民歌)22首,又“俍人”“扇歌”(写于纸扇上的俍歌)7首,“担歌”(刻于扁担上以赠情人的俍歌)1首;卷4辑“僮歌”(壮族民歌)8首。全书共收汉、壮、瑶三族民歌111首,平列编卷,说明辑者对少数民族并无歧视之意。其中,除“粤歌”语文一致,无需注释翻译外,对瑶、壮两族民歌,均用汉字记录瑶语或壮语,并详加注释。为研究瑶族、壮族语言及文学史的重要文献。著名史学家和古籍学家顾颉刚(1893—1980)曾赞扬该书为“极大胆的创举”。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函海》本及1927年朴社出版本(顾颉刚作序)等。

猜你喜欢

  • 辖戛斯国王府

    契丹于柯尔克孜族先民辖戛斯人居地所设置的管理机构。辖戛斯,即唐时黠戛斯,游牧于叶尼塞河至阿尔泰山一带。10世纪初,契丹兴起(907年建国,947年改称辽),取代黠戛斯汗国在蒙古高原的统治。辽太宗天显六

  • 嬇方

    见“鬼方”(1703页)。

  • 吉金铃

    见“圣佑庙”(650页)。

  • 元亨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85—年?。

  • 分得拨什库

    清代官名。满语汉译。初称代子,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协助管理本佐领事务,终清一代不改。参见“拨什库”(1377页)和“骁骑校”(1782页)。

  • 弘觉寺

    寺院名。在青海西宁市。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永乐十年(1412)敕赐“弘觉寺”匾额。明前期,该寺深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销南曾多次进京朝贡,被封为国师。在明朝支持下,寺院兴盛,名振

  • 刘髯公

    1893—1938近代新闻家。名学庸,字仲儒、笔名髯公。直隶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回族。幼读私塾,学习孔孟。1920年经法国人地柏义介绍,到天津法租工部局任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创办《新天

  • 纳喝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耶悔水及窝谋罕城一带。其地约当今吉林省敦化市以北地区。景祖乌古迺时(1074年前在位),其部长已听命于乌古迺。肃宗颇剌淑时(1092—1094年在位),已被统一到女真共同

  • 猷特哩卫

    见“友帖卫”(196页)。

  • 完颜鹘懒

    ?—1139金宗室。女真族。完颜氏。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第八子。封翼王。天眷二年(1139),与行台左丞相挞懒、活里胡土、挞懒二子斡带、乌达补相结谋乱,事发,弃燕京,南逃祁州(今河北安国县),为都元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