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文

突厥文

公元7—10世纪古代突厥、回鹘、黠戛斯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过的卢尼文外观十分相似,而且用该种文字书写的碑文主要是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古代突厥卢尼文”或“鄂尔浑一叶尼塞文”。虽然在古代汉文史料中早就有过6世纪前后突厥人使用文字的记载,并且从17世纪开始一些国家的学者就陆续发现了刻有这种文字的碑铭,但直到19世纪末它仍是一种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后来这种文字的解读是和丹麦学者汤姆森、俄国学者拉德洛夫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突厥文是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使用的字母数目和字体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有38—40个字母。不少字母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变异形式,有的多达五、六个。在来源上,突厥文大部分字母来自阿拉米字母,有些则来自突厥人表示氏族或部族标志的符号,还有少数是来自表意符号。在这些字母中,有4个用来表示8个元音,其余的表示辅音。有8个辅音各用两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分别用于前元音性词和后元音性词中。突厥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元音字母在许多情况下被省略,词与词之间一般用两点分开。行款通常是从右向左横写,但也有从左向右横写和所谓“牛耕式”的。突厥文文献主要是一些碑铭和写本,它们在蒙古、西伯利亚、新疆、甘肃及中亚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碑铭主要有1889年在鄂尔浑河流域和硕紫达木盆地发现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1891年在翁金河畔发现的《翁金碑》、1896年在塔拉斯河流域发现的《塔拉斯碑》、1897年在乌兰巴托附近发现的《暾欲谷碑》等。除属于突厥汗国时期的几个主要碑铭外,还有在叶尼塞河和中亚七河流域发现的属于古代黠戛斯人和西突厥汗国的碑文近90个。写本主要是在甘肃敦煌千佛洞、新疆米兰和吐鲁番等地发现和出土的。这些碑铭与写本对研究古代突厥、回纥、黠戛斯、骨利干人的历史、文化、语言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事突厥文研究以前苏联学者为多,主要有巴特曼诺夫、克里亚什托尔内、马洛夫、梅里奥兰斯基、纳西洛夫、拉德洛夫、纳捷里阿耶夫等。其它国家主要有德国的帮格、冯加班、瑞典的雅林、土耳其的塔拉提·特根、丹麦的汤姆森、中国的岑仲勉、耿世民等。

猜你喜欢

  • 赤山城

    见“赤谷城”(1012页)。

  • 叟兵

    见“叟”(1703页)。

  • 蒲察通

    ?—1198金大臣。本名蒲鲁浑,亦作蒲卢浑。女真族。中都路胡士爱割蛮猛安人。蒲察氐,亦作富察氏。初任昭信校尉,授顿舍官,改御院通进。正隆六年(1161),率隆州诸军从海陵王攻宋,又作战英勇,海陵许以“

  • 满洲八旗

    见“八旗满洲”(30页)。

  • 人参

    健身药物名。主要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清代于参山周围各隘口例设卡伦,严缉汉民人等私采。初以八旗满洲兵丁分山刨采,后亦以内府三旗打牲乌喇满洲牲丁、王公府壮丁、勋旧大臣家丁分采。雍正(1723—1735

  • 速仆丸

    即“苏仆延”(1004页)。

  • 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

    书名。清代奕訢等奉敕撰。40卷,卷首1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字铅印本40册,通行排印本为10册,又名《剿平苗匪方略》。内容包括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苗民起义的经过、镇压征剿过程及

  • 嘉庆

    ①清仁宗颙琰年号。1796—1820年,凡25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仁宗颙琰(2508页)。

  • 夏扎·汪曲结布

    ?—1864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噶伦敦珠卜多尔济之子。生于扎什伦布寺附近之巴南木地方。任噶伦。道光二十一年(1841),森巴人侵入阿里,奉命随索康率藏军驰援,并参加停战谈判,恢复阿里与拉达克原

  • 西征纪略

    书名。清殷化行撰。一卷。载述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十六年作者扈从康熙帝征伐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大事记。记事始于康熙三十四年冬,迄于三十六年八月十一日。书中对清军进军路线,战略部署,以及昭莫多战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