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牂柯

牂柯

古国名。一作䍧牱、牂牁。地域包括今贵州大部。最早见于《管子·小匡篇》。春秋时,处于周职方外,曾遣使向齐桓公贡献方物。与吴越、巴、荆等“南蛮”国并称。春秋末,为夜郎国小邑之一。“牂柯”之名,有谓因牂柯江而得名,一谓因江名乃取其国名;有谓牂柯乃“系船杙也”。传说楚将庄��攻伐夜郎时,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后夜郎降于楚,以且兰有椓船柯处,乃改名为牂柯(《华阳国志》)。其民种植稻粟,年可二熟,俗椎发,左衽,信奉巫教。

猜你喜欢

  • 福敏

    1671—1756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字龙翰,号湘邻。康熙进士。曾教授雍亲王子弘历读书,因受雍正、乾隆二帝倚任。雍正三年(1725),署浙江巡抚。任内,请将海塘工程中条石托外、乱石填中皆改

  • 阿肯

    哈萨克族民间歌手的通称。能随编随唱,即兴歌吟,以“冬不拉”伴奏。在哈萨克族聚居的草原上,每逢节日或喜庆日,牧民都要举办“阿肯”弹唱会。每次弹唱,通常持续数日。先由著名“阿肯”独奏“冬不拉”,之后由男女

  • 李怀仙

    ?—768唐朝大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智敏善骑射。世隶契丹,守营州。后附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后,降唐,任幽州、卢龙节度使,迁检校兵部尚书;在辖区内治城邑,聚甲兵,征赋税,拥兵自重。大历

  • 三史

    见“二十四史”(6页)。

  • 噶勒丹策凌

    见“噶尔丹策零”(2502页)。

  • 阿哈出

    明代建州女真首领。又作于虚出。古伦氏。原为元代设于依兰附近的五个万户之一,即火儿阿万户。明初,南迁至房州(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古城或近地)。明廷为尽快招服女真各部,在其地设卫置官。其为当地有影响的著

  • 安多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唐古拉山南麓。为藏北“羌日六部”之一,归黑河宗管辖。1959年分黑河宗为黑河、安多二县,该部落大部分划归安多县,小部分归黑河县,该部领主历为噶厦政府。部落头人向由嘎加骨系(氏族)人担任,

  • 兴和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南部,邻接河北、山西两省。元为兴和路。明初为天城卫边外地,嘉靖中(1522—1566)没入蒙古西土默特。清乾隆后为丰镇厅地,光绪二十二年(1896)析置兴和厅。19

  • 乌滂守备队

    1926年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组成的伪蒙古地方武装。实行兵员轮换的义务兵役制。有兵5百余名,每年从察哈尔都统府领取经费4千银元。1934年4月,蒙政会成立后,改编为蒙政会

  • 元颐

    ?—500北魏宗室。原名安寿。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阳平王新成长子。父卒袭爵。孝文帝赐名颐。累迁怀朔镇大将。太和十六年(492),与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集3道军3万余出击柔然豆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