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毛南族

毛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毛难族”,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改今名。人口71968。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两个乡境内,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池、南丹、都安、东兰等县(市)。其居住地区曾被称为“茅滩”、“茆滩”、“冒南”、“毛难”和“毛南”等等。与古代百越僚、伶有渊源关系。通用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部分人兼通壮语或汉语、汉文。文化比较发达。解放前停留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薯类。东半部半石山区和西北部大石山区土质瘠瘦、缺水少肥,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石山区盛行菜牛饲养业,所产“毛南菜牛”肉嫩膘肥,肉质鲜美,远销港澳市场。石雕与竹编比较发达,竹编“顶长花”是精美高档工艺品。房屋属干栏式建筑风格。分龙节为传统民族节日,另外也欢度春节、端午、中元和中秋等汉族节日。与壮等其他民族通婚较为普遍。解放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保留有原始农村公社组织残余。舅权浓厚,盛行姑舅表婚,不落夫家等婚姻习俗。

猜你喜欢

  • 柏兴府

    元代旧府名。古为“摩沙夷”所居。汉为定筰县,隶越嶲郡。唐之昆明县。天宝(742—755)末被吐蕃占领。后南诏据之,设香城郡。元至元十年(1273),盐井摩沙酋罗罗将、茹

  • 喜昌

    ?—1891清朝大臣。字桂亭。满洲镶白旗人。葛济勒氏。世居吉林。初从征捻军,累功至协领。河内之役,以少胜多,功尤最,晋副都统。光绪四年(1878),授西宁办事大臣。六年,调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以沙俄军

  • 桑耶寺

    寺庙名。又称桑鸢寺、桑伊寺,全称“吉祥红岩无边不变天成寺”。公元779年赞普赤松德赞建。地处拉萨东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原寺屡遭破坏,今寺基本上是七世达赖时重建。藏史载,此寺仿印度欧丹富多梨寺形制

  • 戈什哈哈番

    参见“戈什哈”(283页)。

  • 罗统一

    1895—1932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军事家。又名罗正炳,号定一。贵州榕江县人,侗族。幼时启蒙。1914年入滇黔联军从戎,曾任营长、团副等职。1924年投贺龙所部四川暂编陆军第九混成旅,任第一梯

  • 口外七厅

    见“口外十二厅”(117页)。

  • 蕃官

    西夏官职的党项语称谓。景宗元昊显道二年(1033)立官制时,蕃官名号有:宁令(大王)、谟宁令(天大王)、丁卢、丁弩、素斋、祖儒、吕则、枢铭等。毅宗奲都六年(1062)增设昂聂、昂星、谟固、阿泥、芭良、

  • 金钦

    ? —公元1年?西汉大臣。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都成侯建章卫尉※金安上孙,长信少府※金涉从弟。初举明经,为太子门大夫。哀帝(前7—前1年在位)即位后,为太中大夫给事中。奉命主持帝祖母傅太后葬送之事,

  • 武兴国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人杨氏所建政权。南朝宋昇明元年(477)底,※杨文弘在兄※杨文度被杀后,退屯武兴(今陕西略阳县),自立为武兴王,史称其建立之政权为武兴国。据有武兴、葭芦、白水等地。后受北魏及宋封为

  • 阿木克太师

    见“阿沙”(1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