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红光

李红光

(1910或1906—1935) 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族抗日英雄。又名李弘海、李义山。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一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全家迁居我国吉林省伊通县留沙咀子屯。为人沉默寡言,天资聪颖,习日语与汉文皆仅一年,即会说日语和读一般汉文书。少年深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知事后觉悟迅速提高,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活动。1927年加入农民同盟和青年同盟,1930年在伊通县三道沟参加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伊通、双阳县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32年被选为盘石中心县委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寇殖民地,根据党组织决定,1931年组织赤卫队;1932年与杨君武创建盘石游击队,任队长,积极开展对日武装斗争。旋组织盘石县蛤蚂河子一带朝、汉各族农民两次暴动,为发展和扩大抗日武装奠定了群众基础。所组建的盘石工农义勇军,为创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准备了骨干。是年11月,工农义勇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游击队教导队政委,率部创建了方圆100多里的玻璃河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参谋长,佐师长兼政委杨靖宇策划抗日。第一军于1934年成立后,任第一师师长,率师进入鸭绿江流域。1935年5月,在兴京(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橙厂东面老岭与日伪军战斗中,胸部中弹,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

猜你喜欢

  • 召火哈

    参见“滚课”(2465页)。

  • 渤海回民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武装。全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于1940年8月1日在宁津县魏家庄正式成立。由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主任王连芳(回族)蒹任政委,原津南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刘震寰任支队长,张文林为指导

  • 改篑

    清代画家。字再芗。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回族。画家改琦之子。继家学,工画,精鉴赏。所绘人物、仕女、花卉皆具其父风。代表作有《红玉醉颜图》等。

  • 吃立节

    壮族传统节日。“吃立”,壮语音译,意为过“除夕”。流行于广西凭祥、龙州一带。每年正月三十日过节。相传始于“中法战争”之时。光绪十年(1884),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法国侵略者企图侵入我国要塞镇南关(今

  • 它玛

    门巴语音译,意为“算”或“看”。民主改革前门巴族部分地区本教巫师占卜术的泛称。有※漂米、※漏米等方法。

  • 宗哥城

    吐蕃城名。清译作总噶尔城。今青海平安驿。公元11世纪初,当地吐蕃首领李立遵迎立吐蕃王朝赞普后人唃厮啰为赞普,自立为相,一度成为河湟吐蕃的政治中心。其城分东西2垒,广8里,北依山,南枕湟水。后,成为唃厮

  • 蒙秦睑

    唐代南唐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近代人研究,疑为“蒙巂”异写。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至漾濞彝族自治县一带。由南诏王遣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 海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可河卫皆作噶哈卫。

  • 章阿布林

    参见“昂仁”(1412页)。

  • 保住

    明朝军官。亦译巴珠,汉名杨效诚。蒙古族。初为把都帖木儿(吴允诚)部将,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随同把都帖木儿等投明朝,赐姓名,授都指挥佥事。奉命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