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

清代皇室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地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境。满语“木兰”,汉译为“鹿哨子”(吹哨引鹿的哨子),以此地设围场为哨鹿所,相沿既久遂视木兰为地名。该地原属蒙古喀喇沁、敖罕、翁牛特等部分管,作为围场后,在周边1300余里间植柳、设卡,并设总管、翼长、防御等官以辖兵丁管理,先后隶热河副都统、热河都统,严禁入内偷猎。守卫的旗兵多时达800余名。内划分为60余所(一说70余所)小围场。康乾(1662—1795)时,几乎年年在此举行“秋狝”之典,每次20日为常,喀喇沁诸部王公辄以千余兵马从之。届期,车驾官兵出避署山庄长驱入围。每围就合,牲兽惊突,周围呵止之声震谷,既而皇帝出“看城”(幔城),纵辔直穿场中,先引矢射,随者乃射。遇猛兽,则命※虎枪营官兵掩杀之。一日一围,五鼓出,未时撤,以猎物颁赏,欢宴王公大臣,时颂为盛事。同时,清廷借行围习武,训练八旗官兵骑射技艺。嘉庆(1797—1820)时,以游牧蒙古马力不济、岁可节银几十万两为由,拟为间年一举,后渐废。

猜你喜欢

  • 契丹鞍

    契丹著名手工制马具。宋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中称:“契丹鞍……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有多种式样,常销于外邦,或作国家礼物赠送。《契丹国志》曾记贺宋帝生日礼物中有涂金银龙凤鞍、白楮皮黑银鞍、绿

  • 琳丕勒多尔济

    ?—1758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古后裔,札萨克一等台吉,※班珠尔多尔济长子。乾隆元年(1736),父卒,次年,袭札萨克一等台吉。八年(1743),扈从乾隆

  • 经世大典

    书名。全名《皇朝经世大典》。元代官修政书。赵世延、虞集等编撰。至顺二年(1331)修成。参照《唐六典》、《宋会要》体例,汇集元代典制、档案公文,很少润色加工。凡880卷,目录12卷,附公牍1卷,纂修通

  • 汉儿渤海都部署司

    见“汉儿行宫都部署院”(620页)。

  • 高庆裔

    ?—1137金初重臣。一作高庆绪。渤海人后裔。天会六年(1128),随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攻宋,为通事。军至山东曲阜,有人将掘孔子墓,他以孔子为古之大圣人,谏止,使阙里得全。七年九月,知云中(治今山西大

  • 布土

    参见“土僚”(64页)。

  • 长春河

    见“他鲁河”(574页)。

  • 明马约

    藏语音译,又作明玛约、明俄约,意为“非主非仆”。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即主人家无工资的“佣人”。绝大多数是从小收养在主人家为奴及破产或与主人有特殊关系者。有自己的属主,每年要向属主交纳

  • 功德使司

    元代官署名。亦称都功德使司。至元十七年(1280)置。设功德使,秩从二品,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并吐蕃军民等事。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功德使司与宣政院之职能一致,故多由院使兼功德使,

  • 讹迹邗

    见“郁成”(1350页)。